浅析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研究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咬巍1 李宝琳2 戴志伟3
[导读] 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信息化等方面探讨地方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咬巍1  李宝琳2  戴志伟3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摘要】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信息化等方面探讨地方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推动中药学专业办学水平提升,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
        2019 年 4 月,教育部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未来高校专业建设的最新政策导向。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发展时间较短,办学水平与公办院校有较大的差距[1]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民办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进程。中药学是我国的传统科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开办中药学专业的地方民办院校往往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渊源,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没有准确总结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足等原因,其专业办学水平较之“一流”尚有很大不足。发现中药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提高中药人才质量,是地方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地方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专业建设缺乏特色
        各地方民办院校的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提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而人才培养方案却“大同小异”,未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等均与公办院校较为相似,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在诸多高校中脱颖而出。
2. 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目前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普遍较为陈旧,没有结合自身特色,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另外,为了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部分院校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学时进行了压缩,而教学内容又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无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3. 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往往有所不足,缺乏一支既有较高科研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中药学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中药学专业教师的学历背景是药学、化学或生物学等,对中药学的系统知识理解不全面,实践经验也往往不足,授课时大多“纸上谈兵”,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能达到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4.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地方民办院校主要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2]。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必须依靠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支撑。

在部分地方民办院校中药学专业中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时比例较少,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足,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达不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
5. 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化环境,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3]。目前,地方民办院校中教学信息技术地应用还主要停留在“多媒体 +板书”,鲜少有进一步的发展,网络信息化软硬件还不完备,“数字校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对进一步适应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提高信息化技术对人才培养水平的促进作用动力不足。
二、对民办高校中药学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
        加强中药学专业建设首先应全面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充分体现地方民办院校的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长期建设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形成专业亮点。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道地性”,开办中药学专业的院校所在地往往也都具有不同的深厚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各地方院校在体现专业特色上应充分结合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枝独秀”,培养的人才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区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是提高中药学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课程安排上应凸显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调整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的比例,适当增加实验、实训教学时数,增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另外,教学内容也应根据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和更新,以社会和工作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迅速地适应岗位。
3. 加大教学信息化投入,促进现代化教学改革
        加大对信息化、智能化校园的硬件投入,依托校园网络,开放在线课程和在线资源,形成动态开放式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及社会服务搭建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中药学专业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等。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加强外引内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或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教师培训。另外,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长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促进专兼职教师的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立强 . 我国民办高校规避倒闭风险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 王东 , 曾国明 . 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6):211-211.
        [3] 王珠珠 . 教育信息化 2.0: 核心要义与实施建议 [J].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7):5-8.
        指导老师:王祥林  山东协和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