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善学——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魏定珠
[导读] 统编教材低年级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要使识字教学更有效率,教学过程必须是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魏定珠
        福建省宁德市狮城第二小学  福建宁德  355400
        摘要:统编教材低年级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要使识字教学更有效率,教学过程必须是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识字,养成乐思善学习惯,提高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乐思善学
        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要求孩子认识1600个常用汉字,会写800个。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这么多的汉字,教师不可能一个个进行讲解、指导,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识字,养成乐思善学习惯,提高识字效率。
        一、利用汉字规律,引导自主识字。
        古人造字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汉字的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识字。
        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注意力集中不长久,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教师要多变化花样,引起孩子的注意,用直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看图、简笔画演示、播放微视频、游戏等。
        如:象形字的教学可以溯源,将图形和文字进行对照或播放微视频,让学生在了解字形的演变过程,知道字的来源。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明白了字义。指事字教学时可以用简笔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字的起源。
        汉字中有80%都是形声字,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形声教学特别重要。课文中生字的教学要遵循由句而词,由词而字的科学程序。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的生字有“棵、葫、芦、藤、谢、蚜、 盯、啊、赛、感、怪、想、 邻、言、治 ”,有一位上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从句入手,将课文缩短成一段话,里面包含了课后所有的生字词,(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没多久,花谢了,葫芦藤上挂着可爱的小葫芦。他整天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希望小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邻居看到叶子上长蚜虫,劝他治一治,他感到奇怪,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用不着管蚜虫。结果,没多久,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同伴合作读,通过几次的读,学生对这些生字词有了初步的印象。这时,教师将这些词从句中提取出来,再次让学生认读,然后又从这些语中抽出生字“想、 葫、芦、藤、 盯、邻、 蚜、啊”,开火读,读准字音后,让学生把这些字送进不同的“生字屋”,并说说你的理由。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的小伙伴讨论讨论。学生们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读音分,这时教师追问:还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形声字。老师带领学生验证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告诉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一个部件,可以记一串的字。随即出示练习:
        选择正确的字完成儿歌填空。
        哇    娃    挂   洼  蛙
        一个小女(   ),书包肩上(   )。
        经过小水(   ),跳出小青(   )。


        吓了一大跳,叫了一声:“(    )!”
        猜一猜,再跟同桌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这样,从句到词,从词到字,再从字的特点进行拓展,利用汉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学会了本课生字,而且学会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同伴合作交流,撞出思想火花。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课堂上,我们可以少讲解,多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
        “学习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课堂上教师可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与伙伴交流识记方法,互相提醒易错字形、字音,容易写错的笔顺。同伴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最管用。如“直”字中间有三横,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会特别强调,孩子也知道,可是在书写的时候总是有不少孩子会少写了一横。这学期笔者在教学这个字的时候,没有像往年那样拼命提醒、强调,而是把这个球踢给学生,让学生与同伴互相讨论,想办法记住字形。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记忆方法:“直”字上下结构,上面“十”字头,下面“竖、横折、横、横、横、横……”一共有四横,最后一横申向两边,所以说的时候声音拉长。笔者觉得这种方法不错,就让大家用这种方法识记“直”字,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将这个字写错。连后来学习的“具”“真”也没有发现有人写错,这次的教学,打破了笔者多年来“直”字的教学瓶颈。
        三、利用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同伴合作自主识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伴合作,把词语放到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记住字形,这样学生会记得更牢。如《纸船和风筝》一课的“漂”和“飘”区分,可以这样教:
        出示: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漂”和“飘”你是怎么区分的?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讨论讨论。通过同伴的交流,他们明白了这两个都是形声字,用形声字的声旁猜读字音,用形旁来区分字义,这样就能分清同音字、形近字了。在这基础上,将这两个字放到语境中让学生填空。“秋天到了,火红火红的枫叶从树上(   )落下来,小松鼠捡起一片枫叶,写上‘祝你快乐!’就把枫叶轻轻地放进小溪里。枫叶(  )哇(  ),(  )到了小熊家门口。”这样,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让学生与同伴的交流互动自主识字,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增加了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次数,起到巩固生字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识字的目的,让识字变得轻松。
        总之,要使识字教学更有效率,教学过程必须是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乐思善学理念的践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兴趣,使识字更快速、掌握更牢固。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进课堂》 《论语·述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