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桂英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 516100
摘要:古诗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古诗词学习就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以教育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新增了不少古诗词,其目的在于依托古诗词教学,发挥语文教学育人价值,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用、审美、思维四个维度的内容,要想依托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势必要重视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培养,古诗词字词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发展。可以说,这也是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落脚点。广大语文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中的古诗词,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挖掘古诗词的育人价值。
一、落脚于学生理解能力
理解乃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乃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落脚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古诗词,比如,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古诗词写作背景,尝试自主翻译古诗词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 古诗词相关知识,实现核心素养对“学识”与“理解”的教学要求。
例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首诗时,我就尝试先让学生自主品读古诗,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去了解杜甫这一诗人,重点调查分析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生活背景,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分句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写此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再鼓励学生自主翻译古诗词内容,用自己的话再现诗词描绘的场景。以此方式,既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化了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二、落脚于学生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语文乃一门语言性学科,既工具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就是为了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古诗词也也是一种语言,是古人表达自己情感、志向、生活哲理感悟的语言。这种语言凝练有节奏,富含韵律和情感,包含多种语言表达技巧,比如对比、夸张、比喻、拟人......这都是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广大语文教师也应当依托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带着学生赏析诗词中的经典字词,学习诗人字词句的运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咏柳》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重点带着学生理解“一树”、“万条”,提出问题: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棵树,一万条吗?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让学生明白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
教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时,重点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谈一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后鼓励学生用这种修辞手法说几句话。通过解析、赏析、运用等环节,让学生学习了古诗词的一些表达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落脚于学生审美能力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是古人对王维的诗的经典点评。其实除了王维的诗有这种特点外,很多古诗词都有这一特点,古诗词本身就是在描述一幅画,表达一种场景,抒发一种情感,揭示一种道理。从这一角度而言,古诗词是一种极具美感的文体,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素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鉴于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妨多从审美的角度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和价值,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时,学习不同诗词主题的借景抒情、睹物思人等, 让学生走进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古代诗人伟大的智慧,体会字里行间的美妙,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和哲理美等不同角度的美,依托古诗词的美感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例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就可以带着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整个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然后激活学生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村居生活,深刻体会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最后带着学生吟诵整首词,吟出大词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落脚于学生思维能力
但凡能够被选入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都市我国优秀经典佳作,大多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古人的智慧。核心素养下对古诗词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更需要带着学生揣摩诗词内核,理解诗词蕴含的思想价值,并且以诗词中诗人的思想价值为“镜”,给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达到延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目的。
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一首典型的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抓取诗词中的关键词,借助书下注释和和学习经验理解诗词内容,也要重点带着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诗中的深刻哲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哲理的理解,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让学生真正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发现不同的结果,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又如,指导学生学习《石灰吟》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感悟并且学习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结束语
简言之,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也应当立足于新课标要求,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发展需要来开展古诗词教学,找准古诗词教学落脚点,不断提高学生诗词内容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诗词感悟能力,诗词语言应用能力,全面挖掘古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本主旨,稳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9).
[2]高宇.提升古诗词领悟能力的教学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1):95-96.
[3]于强.古诗教学学段目标的思考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6(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