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乾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周江中学514457
摘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初中生的影响非常大,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初中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班主任的影响。作为九年级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实施激励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活力。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激励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班主任的工作效果与学生的思想状态、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息息相关。班主任的工作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和风气,让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积极生活、乐于助人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农村九年级的班主任,更应当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们成为综合性人才。
一、注重语言激励
在一个班级之中,数十个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他们的学习状态、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非常鲜明。班主任扮演了多元化的角色,班主任的言行和教学方法,对每位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学影响。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班主任管理工作效果,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应当切实发挥言语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不同的言行,教师要予以不同的语言激励或指导,给他们以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同时要注重语言上的心理引导,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和他们交流谈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养成良好的德行[1]。
例如,农村地区的中学生辍学现象屡见不鲜。进入九年级,面对着升学的压力,不少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班主任,应当及时与这部分学生进行私下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们为自己的人生和前途而努力拼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给他们以鼓励,用言语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勇气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之中。
二、注重公平公正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内心十分敏感,对老师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十分在意。教师应当注重激励策略的灵活多样,切忌单一的手段和一刀切的模式。例如,班级中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文化课程上一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但也有些学生希望走不一样的人生道路,通过体育和文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班主任不应当针对这一类学生存在偏见,而是对每个学生都抱以希望,给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激励,让初中生敢于学习,敢于挑战。
另外,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班级中不能有特殊群体,不能因为某个同学特别受班主任的喜爱或成绩特别好,而对他进行特殊照顾;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不能去讥讽他,而是要坚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受到老师公平公正的对待,在同一起点上不断学习,努力奋斗,不以结果论英雄,而从过程去评价学生,杜绝偏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走丰富多彩的人生之路,这样才能够让班级管理效果更好,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2]。
三、开展荣誉激励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重视多样化的激励策略,其中荣誉激励非常重要。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不同,不以奖品的形式发放,但只要能科学合理运用荣誉激励,同样可以达到理想激励效果。
例如,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教育工作中,若发现班里有好人好事,应积极对其进行表扬,并要求相关学生向大家讲述自身做好事的过程。诸如某班一位学生放学过马路时,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 这一幕被很多学生看见,并深受感动。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立刻在班会上对其进行表扬,并要求这位学生讲述整个事件过程。这名学生说道:“其实事件大致是这样的。昨天放学时,我发现这位老人的眼睛不太好,好几次差点被路边的石头绊倒。看到此种情况,为帮助他安全过马路,我便搀扶着他过了马路。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并没有什么。”听到这位学生简单的事件陈述,大家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班主任也为这位学生颁发荣誉奖状“好人好事奖”。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实践当中,应学会利用荣誉激励激发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做法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初中班主任更好实现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这种激励策略既能够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又能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引导[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九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要用多样性的管理手段实施激励策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班主任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引导学生们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胜文.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59-160.
[2]王仁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周刊,2020(32):161-162.
[3]张建江.初中班主任如何用爱激励后进生成长[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