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 要:加强现代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要抓好计算机教育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技校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技工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创新
现代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使用,要求现代人才一定程度了解与掌握计算机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校计算机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兴趣,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现状
技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不重视职业规划、职业关键能力不足以及责任意识不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相应问题,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创新能力。传统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存在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况。甚至部分教师直接根据教材宣讲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无法驾驭课堂秩序,影响到课堂氛围,学生无法认真听讲,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也就影响到教学目标实现,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技工院校学生年龄普遍不大,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加上心理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接受内容时存在明显选择性。尤其是当前生活中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学生对计算机理论课程兴趣不大,喜欢上机操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软硬件设施不断更新,一些教师知识更新迭代不足,并未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知识库,满足计算机课程教学需求。此外,少数教师因循守旧,教学理念落后,影响到教学质量提升,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顺利培养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的创新能力。
二、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普通高中持续扩招,技工院校生源质量逐渐变差,学生综合基础也越来越差,大部分技校学生未能认知到计算机学科在未来工作中重要性,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另外,部分技校并未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单一,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1)学习基础不扎实。技校学生生源总体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差异明显。面对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传统教学无法照顾这些差异,也就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2)课程容量较大。计算机课程涉及学科内容繁杂且更新迭代快,仅凭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需求。同时,相关技术快速更新,软硬件不断变化,行业新理论与方法持续出现,课程内容也越来越多,单一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外,受到课堂限制,教师不可能讲述太多新技术方面的内容。(3)师生互动较少。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有限。同时,师生互动减少,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技校计算机教学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正确把握计算机教学德育实践方向的情况。表现为并未正确认识计算机教学的德育性特征。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觉得德育就是班主任、思政教师的责任,不符合计算机教学的特征;国家倡导德育教育,大部分教师意识到要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时间操作时受到自身认知水平限制,无法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一)根据学生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
由于学生文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务必要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对于新生具有的计算机能力展开相应的测试。同时依据本次测试确定接下来的教学方式,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工作。首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述粘贴与复制时,针对基础很高的学生来说,要求其先做鼠标的操作,但键盘的操作就需要予以相应的提示,要求其自主进行学习,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急需要着重教其如何借助鼠标进行操作。其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应该借助实例来开展教学。比如,在要求学生去设计简历时,只需要规范基本的字体与表格要求,别的方面不过多要求,而要求学生务必要自己进行创造。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可以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做好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而实现知识的巩固与信心培育的目标。
(二)依据实践要求,编写课本
就当下的课本与一体化教学不相符的情况,学生需要让老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符合各个专业学习计算机需求的计算机课本。课本设计的理论知识应该与实践内容相吻合,教材中的理论简单易懂,建立一个实践性与实用性比较强的教材。教学课件在制作期间,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发挥出网络资源所具有的作用,就MOOC平台和计算机专业平台来下载最新的教学资源,如此就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数据,在进行课件制作与设计时应该意识到这两点:首先,应该围绕着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同时把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借助课件更加直接且形象的体现出来,显现出课件资源具有的实用性与启发性;其次,依据计算机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方式具有的特征,课件制作应该彰显出和老师的互动性,借助动画来进行课件的制作。
(三)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联系是計算机课的突出特点,通过教学实验与上机实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条件,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技校计算机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计算机课堂上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管理制度,珍惜计算机设备,同时逐步养成计算机使用道德意识。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教师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网络内容,正确使用网络。通过这类活动使得学生获得理论并提升德育素质。
结束语:事实证明,即使老师在多媒体教室教学时很多有趣,语言富有亲和力,讲述也很是清晰,而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还不是很理想,很明显这样模式下理论和实践的教学难以连接起来,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强化学生具有的整體职业能力。老师就务必要对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做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严建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及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03):149-150.
[2]张克勤.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职业,2012(27):17.
[3] 徐天凤.基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9):144-145.
作者简介:王慧(1982年11月-),女,汉族,河北省晋州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和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