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周来伟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从初中生的教学来讲,如今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之一
        周来伟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从初中生的教学来讲,如今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上,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大多数人均将学科教育以及科学教育融入在了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忽略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实际上知识的培养教育不同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生活、社会、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便很难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教师通常将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区分开来,让他们各自独立,却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关联性,这也给科学素质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科学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更是推动学生具备科学素养的关键点。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素养;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强化实验能力
1.端正观念,重视实验的基础地位
        从科学这一学科本身来看,这一学科是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完成实验,简单来说实验是科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在农村教学中,教师缺乏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概念,因此大部分学生均没有动手操作过实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现代科学当中,实验占据了较高的地位,更是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加入多个实验的环节,让学生们了解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和设计
        在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中教材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会以教材为基础和方向,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若想要完善科学实验则需要参考科学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的教学。教师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并且严格遵循教材的授课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自己的课程丰富设计,丰满内容,让学生更加理解。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课上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亲身实验,而后教师则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融合,融会贯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培养创新能力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创新心理
        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若学生处于一个较为轻松并且心理自由的环境当中,学生会更有发挥创造力,并且可以更好的积极投身到课堂当中去学习。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在轻松欢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也会更加放松,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反之若教师营造一种十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处于一个较为紧张的状态当中,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降低表达的情绪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建造一个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进行学习,这样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有更大的发挥以及想象的空间,可以不断的进行探索,实现创新,从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问题,并且进行鼓励式教学,若学生答对则应该及时的表扬,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人们可以在创新中找寻新鲜事物,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再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源泉;另外教师需要关注的便是创新意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的实现创新,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意义。
三、充分利用科学发展史,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尊重客观事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学科,其需要以事实为基础,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这便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思考。伽利略敢于在从目睽睽之下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拉瓦锡尊重客观事实,推翻了“燃素”学说,让“氧这种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的手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被誉为“真正发现氧气的人”。初中阶段,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大多是经过专家、学者亲身实践并检验为切实可行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成功范例。
2.引用科学史史实,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延伸问题,让学生们通过一个问题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深层次的内涵。这些问题也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学习“光的色散现象”的知识,先向学生介绍了历史上牛顿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研究。通过介绍,学生就可以在具体地了解了光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白光是一种复合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我们常常要跟学生讲“科学理论的形成有一个不断探究深化和修改的过程”,但是假如离开一具体的事例去讲解这个命题,那么我们教学一定会显得非常的空洞。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借用科学技术史。例如,为了体现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先引用拉瓦锡等科学家发现氧气,氮气等的科学史,这样就能很具体地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有一个不断探究、深化和修改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精神。
        结束语: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目前,我们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中还是大量的训练和重复性做题,以题海战术对付学生和考试。这样,学生做题技巧可能的所掌握,但对科学体质、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的方法却知之甚少。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处处有心,时时在意,以科学教材为载体,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勤富.从过程入手,育科学素养——谈初中科学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240-241.
        [2]余满芬.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报刊荟萃:下,2018,000(005):P.174-174.
        [3]戴文和.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000(021):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