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旗
四川工商学院 610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生态教学环境,并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才能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而为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政;研究
在这个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信息还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各种文化思潮,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比较前卫和新潮,这样也给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思政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重要手段和途径,其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对世界的深刻认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还固守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概述
(一)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重要使命。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思想认知受到外界的冲击,正确三观的形成受到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而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高实效性,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思政课与时俱进,加快推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促进思政课教育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思政课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时代在不断地演变,思政课教育模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思政课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相关文件,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思政课中的有效应用,同时打造思政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优质思政课教育资源共享。
(三)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现实要求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经受到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对于思政课教育来说,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提质增效。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育载体、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都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使得教师高质高效地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思路
(一)构建生态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
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环境是影响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教学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反馈思政课教育改革成效。高校思政课是兼顾知识讲解和思想动态引领的课程,其教学环境体现出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使得教学难度急剧增加。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让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相符,高校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构建生态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
首先,高校应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功能,构建“互联网+思政课”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思政课教师即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视频将思政课知识动态呈现出来,并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中,为学生提供线上优质思政课教育资源,并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思政课教育资源的拓展,一方面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有利于诱导学生展开有效地自主学习。同时,思政课教师能够运用网络平台,动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纠偏和引导,降低网络负面思想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其次,思政课教师能够运用线下活动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师生互动,便于思政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思想引导。最后,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教育方式,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优势作用的发挥,构建生态思政课教育环境,进而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二)加强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高校思政课教师虽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信息技术素养方面比较欠缺。而高校思政课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十分关键。因此,高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化教育能力。首先,高校应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促使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相关技能。同时,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永不停歇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培训思政课教师时,应在传授信息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促使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确保其信息素养水平满足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共同学习优秀深度融合案例,不断增强自身融合意识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优化思政课教育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元素之一,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教学媒体等要素共同组成。首先,基于思政课教师角度来说,思政课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思想引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开展针对性思政教育提供保障。其次,基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思政课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的优势,为思政课教学设计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保驾护航。最后,基于教材和教学媒体角度来说,教材和教学媒体应在结合的基础上,相辅相成,才能让思政课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便于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讲解时,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内容动态展示,并进行延伸教学,如延伸教学毛泽东思想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不仅如此,教学媒体是信息技术的实体化的体现,应以教材为立足点,不断完善多媒体功能,才能更加适应思政课教学需求,以此实现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应进行深度改革发展,才能切实发挥出思政课教育价值,培育大学生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而信息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新型技术产物,在社会各专业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重塑教育理念,延展思政学习空间,从根源上大幅度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需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非简单的思政课教育形式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而是在思政课教育实践中,优化整合信息技术和教学元素,促进高校思政课教育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浅析信息网络时代的教育最优化[J].杜瑞燕.??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2]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探究[J].宋江敏.??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8)
[3]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王屿涛.??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