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例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周珏
[导读] 主题教学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
        周珏
        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  南宁  530200
        摘要 主题教学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高中历史 主题教学 实施路径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施建议”提到:“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等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8.]]自此,主题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又掀起一波高潮。诚然,主题教学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主题教学并非完美无暇,在一线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操作不当甚至背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试图分析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标题党”现象凸出
        某位老师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主题设计为“从税收变化角度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分“税收的掌握——国家宪政的起步”、“税收的监督——国家信用的打造”、“税收的价值——国家力量的突显”三个子主题。然而,本课课标为“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8.]]。历史教师们“为了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标题党”现象就屡见不鲜。
        二、史料选择“削足适履”
        采用主题教学模式,教学史料的选择也会主题化。教学史料主题化像一把双刃剑,有时有利于帮助学习认识历史,往往也会盲目贴合主题。例如:为了配合“税收”的主题,这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选用了《大宪章》《权利法案》中关于征税的法例,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对英国税收的认识,弱化了对《权利法案》中国王与议会关系、立法权归属的理解。又如在讲授英国内阁,该老师试图用英国南海金融危机引出英国内阁。事实上,英国南海金融危机是国债问题,而这一部分标题为“税收的监督”。给学生造成的思维混乱就更大了。教学史料为了切合主题削足适履,这一做法背离课程标准同时,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当教学史料完全脱离教材。学生也极易产生“教材无用”的误解。
        三、偏离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最后一部分“税收的价值——国家力量的突显”中,这位教师设计了两个合作讨论问题:1.英国人为什么爱税收?2.英国是如何通过税收改善民生,凸显国家力量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原意是让学生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对英国发展的意义。现实却是学生记住了英国的发展、强大源自于税收。这些为了贴合主题的教学设计严重偏离了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
        这三个问题第一步错,步步错。这节课虽然采用了主题教学,但是一开始就严重脱了课程标准。


        四、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于历史主题教学,研究者们大都赞同主题教学的实施应当围绕着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学情。[[[] 周群.形散魂聚,凸显历史课堂主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18):17-18.]]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后,主题教学的实施还需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支点。[[[] 赖香.主题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 2019(9):43.]]综上,主题教学的实施路径应为: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主题设计→主题教学。
        聚焦教材,提炼主题。人教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共有三个子目“光荣革命”、“议会权力的确立”及“责任制内阁的形成”。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分析有两个不可忽略:第一,时序。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了13-19世纪的英国政治概貌。第一个历史纵横——13世纪英国《大宪章》、英国议会的开端,前沿——1640年议会拒绝查理一世加税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无不体现“英国之所以能够捷足先登荣获现代宪政第一国的殊荣,是因为该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宪政传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204.]],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斯图亚特王朝的继任国王们破坏了传统,挑战议会在英格兰根深蒂固的权利[[[] 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三卷 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103.]]。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这一课程了解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根植于历史传统,而不是仅将目光投射到1640年以后。
        第二,议会。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提到两种整合方式: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8-49.]]本课教材从从英国议会的诞生,英国人民反抗王权,英国议会改革到英国议会与内阁。议会作为代议制的载体,学生对其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如何更好避免“标题党”的出现,显然依靠教材的聚焦点是最正确不过了。教师们应始终坚持历史主题教学的主题不是“想出来”而是从教材中“找出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焦点——“议会”,并以此设计教学主题——“英国议会的缘起”、“英国议会与君主”、“英国议会与议员”和“英国议会与内阁”。
        其次,选择史料,设计教学。史料实证的培养有两途径、五原则和四水平。[[[] 两途径:广集资料、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五原则:论从史出、孤证不立、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全面运用史料的能力和注意挖掘史料北河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境。四水平:学业质量水平的四个等级。见徐蓝,朱汉国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8-59、180-187.]]然而,阅读才是首位。史料的阅读难度是大部分史学素养较差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因此,针对大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学史料需要以课本为主,即便要添加课外史料,教师也必须选取阅读难度较低、篇幅较短的史料。本课中,教材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有大量可以选用的教学史料;教师其实不必更换或增添更多的教学史料。
        五、余论
        自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许多地方的高中历史教学进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时期——新课标+旧教材。与课程标准(2017年版)适配的部编教材仍未全面投入使用,绝大部分高中老师现在都在努力寻找新版课程标准与实验版教材的连接点。所幸,历史学科的特性,这使得两者的嫁接难度并不高。但是,一味迎合课程标准(2017年版),过分标新立异总是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如主题教学,主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效课堂。但是,有时候过于追求主题形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