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鸯
(温州市龙港市海城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2)
摘要:教育改革的实质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希望给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科,其重要性可想可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特质,围绕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现代化的课堂体验,改变学生对教学数学教学的传统认知,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打下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难度大的知识进行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还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文主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一、与生活实践建立联系,提升问题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比较跳跃,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同时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将学生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基础,设定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而言,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结合教学内容及生活场景设定问题,关注问题的趣味性,把握问题难易程度,避免问题过难打消学生积极性,或者问题过于简单,难以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比如,开展一年级“加减法运算”内容教学时,根据超市场景设定相关问题,确保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趣味性。通过这一情境 ,学生再去超市时会更加留意商品价格和收银钱数,鼓励学生自己计算,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和家长沟通把教学延展到课外,让家长鼓励孩子在自己买商品时计算商家的找零,在正确以后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夸奖和鼓励。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生还处于小学一年级,正是还在适应学生身份的时候,很多学生还不懂得学习和生活是相互关联的,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意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主要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高,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削减,甚至产生厌烦或畏惧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完全颠覆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作为现代化的教师,若想与时俱进,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及优秀的教学经验,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课堂互动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切实融入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适当融入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有效性。比如,在讲解有关数量问题的计算时,老师们可以通过自己手画一些简单有趣的实物,从而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易于学生们理解接受的图象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很直观的看出一些问题。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容易理解。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创设实践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标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当引入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如,老师们在讲解几何知识的时候,要想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就必须要和实际结合起来。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拿测量工具采集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对比课桌和黑板的面积大小,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影响面积大小的因素是什么,进而加深了学生们对相关公式的理解。
四、创设游戏化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活跃度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喜爱做游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将问题穿插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以此提高课堂活跃度。游戏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应提前了解学生的游戏喜爱类型,通过有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更专注的思考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数学倍数知识时,单纯进行理论讲解,学生会表现出兴趣不高,或者采用普通的游戏方式,学生的学习也是表面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不断总结获胜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另外,将知识点与游戏活动、问题情境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教学能力,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予以指导,保证教学效率更为理想。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形式及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把问题情境当作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某种意义上,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0(A3):69-70.
[2]滕晓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0(35):54-55.
[3]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