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鑫彦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408499
摘要: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尤其是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
德育的根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德育传统与德育内涵,其中蕴含的知识和价值观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重要素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让小学生认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丰富小学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德育素质。
一、组织多种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德育工作的落实,不是只凭借说教方式就能够达成目标的,且说教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德育要求,也不能将德育要求落到实际行动中。对此,教师在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度。实践活动在熏陶与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积极意义,能够成为德育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抓住机遇,渗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比如,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诵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入经典阅读的美妙世界;组织以爱国为主题的合唱竞赛、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和德育思想的熏陶。
二、做好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气氛的构建
教学气氛作为一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外部因素,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好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气氛的构建。首先,老师可以先对教室、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一个科学的优化创新,比如可以在学校公告栏、走廊、墙壁等悬挂张贴古代的名人警句,积极的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美德。
其次,老师也可以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积极的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习俗习惯等,积极的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注重家校联合互动
加强德育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家校联合互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为人处世的榜样,学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德育教育是帮助孩子认知世界、认知社会,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品格,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多向孩子讲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孩子喜欢传统、爱上传统。学校要在管理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生自觉遵守,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及时交流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动态,和家长一起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往“深”处走。
四、增加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比重
中华文化拥有深厚的底蕴,值得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含着诸多优秀思想,如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爱国爱家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优秀品德教育的宝贵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提升自觉性,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从文化视角进行分析,中华民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和发展,就要始终拥有寻根意识,善于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找到发展之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精神财富,只有利用教育教导的方法,才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从这一角度分析,要保证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就
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其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为学生补充欠缺的优秀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将文化和道德教育融合起来,让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的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之下,这对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老师要积极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要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做好教学气氛的构建,多开展一些有趣的价值活动,真正的实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崔振彬. 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5):88-89.
[2] 李宁, 刘晓辉.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 教书育人,2018(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