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婷仙
义乌市江滨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3220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多样性学科,它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性,因此数学这门学科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难度和心理上的障碍。而心理因素常常伴随积极和消极的态度,这对于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信心以及对困难的克服程度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心理因素;小学数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征
1.1具体事物的依赖性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使小学生难以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活动直接形成数学概念。事实上,数学概念具有“对象———过程”的双重属性,既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又是具有丰富寓意和现实背景的学习过程。小学生往往依靠“行为经验”和“生活原型”的具体感知及其表象来构建数学概念。例如,认知程度尚处于具象思维的小学生对“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这一抽象概念很难建立起“角”的思维表象,而通过观察“闹钟的时针分针所构成的图形”“红领巾的角”等具体事物来归纳总结它的形状特征,则容易发现和概括“角”概念“一个顶点,二条边”的内涵特征。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小学生逐渐摆脱对概念具体“原型”的直观依附,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本质属性,通过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获得数学概念。
1.2数学概念意象的干扰性
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数学概念意象来定义的。数学概念意象具有具体性、个体性和可变性,与日常经验或概念原型密切相关。但数学概念意象不等于数学概念定义,这常常会干扰、抑制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形成与建立。例如,在学习“垂直”概念时,儿童常常会受到“竖直”经验的干扰; 在认识“角”的概念时会受到“尖尖的”或“钩子”等类似概念意象经验的干扰,从而认为角度较大的钝角因为“不尖”而不是“角”。但是,这种经验的干扰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弱。
1.3数学概念抽象的层次性
所谓数学概念抽象的层次性,是指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能力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由最初简单抽象而成的一级概念逐步过渡到有能力获得较复杂的二级概念。一级概念也叫初级概念,是通过对直观对象的直接抽象而形成的概念,例如“点”“符号”“图形”等数学概念,这些概念直接来自于对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抽象,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公理”。二级概念是指需要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概括来获得的概念。例如,小学生在掌握了“直线”和“角”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抽象理解“垂直”“相交”等数学概念。
2心理学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2.1改变学习的依赖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注入法教学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他们习惯于接受教师把数学知识一遍遍的传授给他们,时间一长,学生们不善于自己主动去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公布答案或者等待老师来解决问题,长期时间养成了惰性思维,妨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后使得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没有一点提高。想要克服这种心理,需要教师思想的转变。让学生自身投入到教学中来,锻炼他们的思维想法。例如教学中 " 倒数 " 这一节,如果老师直接进行课堂授课学生们也会了解,但这其中学生就占据到了被动的位置上,所以其没有一个较好的认知去听、学,更不会进一步的加以钻研。但是,借助于课堂教学案例就可以在还未开始讲课之前将学生成功吸引到课堂之中。例如通过两组乘法让学生求积,找出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并且找到了有一组两数相乘是 1 的,让学生们自己翻阅书本找出问题所在。接着引出求倒数的一个方法,如此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自然就没有了依赖心理。
2.2避免学习的厌烦心理
对于数学本身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在其还未对数学知识之前,就一直强调困难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调节之前就会产生抑郁或者是厌烦的心理状态。所以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将其慢慢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还处于各方面智力、能力逐渐养成的阶段,所以想要成功的培养其学习情绪其实很简单,但是为了保证收到最好的成效,要求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必须多样化。例如,当我们在讲视图课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愿意去看,可以让其凭借自己的理解准备教学模具。这样使知识简单易懂,并且直观化,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融入进来,将厌烦心理消灭。或者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竞技中,使学生们在欢乐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这样一来既提升了学习兴趣又能掌握知识,得到了双重效果。
2.3消除学习的焦虑感
当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产生心理焦虑。而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因人而异,因此解决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基础不好,加上对于自尊心的过于保护,所以一旦学习成绩或者是能力落于人后,就会出现性格上的焦躁状态。也有强大的自尊心,如果没有跟上学习进度就会产生这种心理。所以,需要教师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以及课下生活,对于出现焦虑感的学生及时沟通谈话,还可以为他们查缺补漏,建立学生的信心意识。
2.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在教学中过程中体现乐趣。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一旦教师不利用这种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退直到消失;如果能够趁热打铁,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减退,自然他们就会注意力集中,从来形成看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尽量采用幽默的话语,不要死板的书写板书、传授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享受有趣的教学过程。同时增加学生在学生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次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并从中得到满足。(2)在练习教学中增添趣味。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但是单一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设计有趣的练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或者一题变多题的思维提升等。(3)活跃教学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或是轻松或是压抑,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愉悦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进入课堂时的教学状态能够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氛围。当教师亲切而且面带笑容的进入课堂时,就已经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一直以这样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本堂课都会在轻松中度过。师生情感和谐的体现,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结束语
数学是现代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需要让小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数学课堂。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兴伦.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7).
[2]付发先.影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J].读写算(教研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