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乔江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建模思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乔江
        临沂褚墩中学  276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建模思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很多教师对建模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教学技能上的缺陷。因此,本文以此为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中使用建模思想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问题;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思想,主要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通过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构建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模型。通过相关模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发现数学因素间的相关联系,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和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建模思想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需要采用有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有些学生对已经学生的知识虽然已经全面的掌握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却无法灵活的调动相关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相关知识,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所学过的知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理解。从而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切入点,而这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1]。如果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认识不深刻就无法使用,无法使用,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建模思想,通过建立模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有方向感,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2.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策略
2.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规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虽然不同年级所教学的知识层次不同,不同章节所教学的知识类型不同,但是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数学问题,我们就能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这种规律,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让学生更高质量的学习和解决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由于缺少相应的问题情境无法向学生表述明白,甚至有可能使得学生越学越糊涂[2]。而利用建模思想教师能够更清晰的将问题的关键内容表述出来,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究热情。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一般来说,学生刚刚学习这种类型的知识,对几何的概念还不是很强,所能够理解的也就更少。

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采用建模思想,将教学重点内容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以空间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所依据,并主动融入其中。同时为了揭示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模型进行探讨。通过模型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到问题的关键,这个时候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以此实现高质量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2利用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建模意识
        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足,独立探究问题的意识不强。因此,现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需要构建开放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足,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够等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建模思想,帮助解决问题[3]。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抽象性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建模思想,将问题进行简化,直到能够直面问题的解决。对于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切入点,甚至感到迷茫、无从下手。而利用建模思想能够将问题进行简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顺利求出正确的答案。
2.3利用建模思想,对最终答案进行验证
        很多时候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虽然思路正确,但是最终得到的答案,却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就是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解答时,缺少验证意识,或者验证途径。而通过建模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验证途径,去发现自己答案的正确与否[4]。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而这就得益于对建模思想的使用。可以说建模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解答问题得出答案之后,进行有效验证。学生只需要将最终答案与所建立的模型套入到数学公式中进行检验,就能够知道自己得出来的答案正确与否。例如,在相关应用题的解答中,学生得到两个答案,分别是X=-2.3和X=5,如果学生对此进行验证会发现负数与此题的不符,应该舍去。这种验证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找到正确的答案。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构建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能够有效与教师进行互动。而通过建模思想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倩倩,陈志强,韦程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浅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119-122.
[2]李俊传.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学,2020(29):153-154.
[3]陈发志.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探析[J].未来英才,2013(23):29-30.
[4]周琼,蔡天平.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8(4):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