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娟
[导读] 综合学校实际情况产生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助力学生不断成长,良好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王娟
        平阴县第一中学 250400
        摘要:培养学生抽象能力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学生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点,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分析学生个案,准确把握与结合普通情况,综合学校实际情况产生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助力学生不断成长,良好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作为助力学生精准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重要能力。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抽象思维能力的作用非同小可,能够让学生在有效掌握好数学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让学生顺利过渡到深度思维的阶段,让学生更良好地掌握数学问题。高中数学内容与初中对比,有了非常深刻的知识,重难点知识不断增加。面对这些数学内容,大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课堂当中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降低,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比如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出理想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助力学生更深入感受数学知识点,深入研究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例如,高中数学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等差数列”这部分知识点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能够为学生提出以下数学问题“新开的高档电影院当中的座位一共30排,其中第一排中有30个座位,从第二排起,后面一排的座位要比前面一排多两个座位,那么其他排座位数分别是32、34、36”让学生思索:第30排的座位有多少呢?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深入对问题展开思考,这一问题具体会采用如下的这一数学公式:an=a1+(n-1)d。教师要求学生从固定不变的练习题当中挣脱出来,得到独立探索问题的时机,并且,教师需要给学生拓展其他公式,帮助学生培养出抽象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性以及具备的丰富素材,帮助学生梳理与理解所学知识点,比如运用立体三维的方法深化学生对几何内容的认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函数内容实施梳理。教师应该预先进行课件制作,节约课堂介绍以及板书的时长,让学生具备充分的时间实施思考。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习惯性地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思考,通过探究性的思维让学生逻辑和抽象思维获得发展。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综合视频形式或者学生主动动手进行模型制作,从直观到抽象阶梯式上升,帮助学生顺利摆脱教学的沉闷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主动解决重难点问题,提高学生抽象能力。在课后教师还能将多媒体课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复习,从而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小组互助方法
        高中数学学科当中课时非常多,学生们学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大部分学生抽象能力弱,无法充分掌握好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点,造成教学成绩不良,还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时间非常有限,无法将每一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透彻理解,所理解的都是学生的一个大概情况,教师与学生间年龄差距大,经常会让学生出现距离感,无法顺利学习数学这门学科。面临这些现象,教师要想办法进行解决。教师能够引入小组互助的方式来实施解决。小组互助,在平时教学当中比较普遍,在具体实施当中,可能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1教师要按照班级人数量划分班级学生,这里值得关注的是,每一个小组当中人数都要均衡,在4-6人之间。还有一点非常关键,每一个小组学生数学水平要能达到互相帮助的效果,小组当中不仅要有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还需要具备具有较弱学习能力的学生,从而才能真正互帮互助。


        2保持良好的纪律。归纳相关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学中的小组互助方法的最终失败原因即学生缺乏纪律性,在一个小组当中只是为了一起玩耍,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教师要运用定时定量的方式,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讲解一定量的习题,实施检查,检查无法通过的学生,要进行批评,从而让学生们严格遵守纪律。最终,在实施小组互助方法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自身的理解方式,介绍课堂教学内容给,提高学生抽象能力。为了防止增加学生的压力,能够每2天轮流进行一次讲解。并且,在碰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在班级当中统一介绍,从而顺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在概括文本知识中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解释数学定理,呈现数学题目,都需要学生实施高效的文本阅读,从而快速掌握好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中,教师经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着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从特殊过渡到一半,从而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例如讲解高中数学与“三角函数”相关的概念当中,带领学生详细地阅读教材当中对于“三角函数”的定义,让学生在数学阅读当中,经过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思索三角函数概念的内涵。在这一基础之上,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三角函数图像的介绍,让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函数图像,归纳三角函数的性质,了解三角函数图像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实施阅读、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实施思考,让学生口脑眼共用,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点,更深入且全面认识三角函数。并且,教师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带领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拓展训练的效率。
        五、在观察和比较中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
        只有形象化处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才能良好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良好的发挥出多媒体设备的优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理解与消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抽象能力。教师在讲解“异面直线”这堂课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能够先不要直接了当的告知学生异面直线的概念,先要给学生讲解异面直线的总体发展过程与使用范畴,给学生营造出自在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再进一步给学生举例出与异面直线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事先观看准备好的教学模型。经过学生针对模型与实际案例二者间的关系进行自主观察,获得关键信息,让学生经过观察与分析提高抽象能力。
        结束语
        综上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总体上来说非常困难,非常多的数学知识点抽象难懂,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导致数学学科学习效率下降。数学这一学科,始终以来灵活多变,与其他课程对比,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要综合有关数学概念深入理解运用,从而顺利解决实际生活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们思考能力弱、无法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现象,造成总体数学学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给教师与家长带来较大的麻烦。为了能顺利帮助高中数学教师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集中力量培养且提高学生抽象能力,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玲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能力的提升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3):65-66.
[2]陈进忠.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抽象能力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2020.(15):126-127.
[3]孟祎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3):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