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司光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学315321
摘要:数学是是一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学科,且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更高,同时,它又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在持续增大,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进一步助力。在教育领域,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而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目标,高中数学教师必然要对教学模式有所创新,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践行于实际行动,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数学 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则转换成为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基于此,文章对新高考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为适应新高考要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一、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实施情境创设
数学学科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时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将情境教学这一方法融入其中,让学生可以感知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信息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信息技术又在各个社会领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传统的黑板板书式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因此信息化教学受到了广泛关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方式的使用受到了广大师生认可,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数学课堂的延伸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制作有关本节内容的ppt课件,利用图片展示、动画播放、视频呈现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结构,发展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重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制作的课件可以永久保存,实时共享,这样就便于学生在后续的复习工作中巩固回顾。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脱离时空限制,即使在课堂教学工作结束后,学生也能够通过使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问题,进而得到反馈,由此其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三、融入小组学习模式,引导自主学习
鉴于新课标强调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及为了改变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独立性,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现实需要,数学教师就要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遇,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课件分享指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布置一定预习要求,如要求学生结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记录相关笔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阶段,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对课堂教学工作灵活调整,针对重难点集中讲解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在学生不同思维的发散和碰撞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其学习效益更高。在逐步的实践积累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减轻了,可以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课堂设计的优化上。
四,落实数学实践探究,提升数学能力
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是一体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重点在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转化上,而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更习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数学理论,长远来看这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遇也很少,导致学生参与感不强,学习体验也就不深刻,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合理调节理论教学和实践练习的时间,深化学生的数学实践探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数学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五、构建完整评价体系,巩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如何让评价的激励作用完整地展现,需要教师从五个角度去思考、实施。首先,数学教师需结合新的教学大纲之要求,明确多维课堂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技能目标和综合性目标,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又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其次,关注并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特别是其有效性,表现在该教学方式是否可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否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否推动学生创新创造,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等等,只有达成了以上目标,教师的教学策略才能受到认可。再者,就是评判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新的数学教材内容编写更具弹性,教师在选择时要遵循合理,所选内容要兼顾到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最后就是要对学生课堂参与态度、参与表现、学习结果、学习收获进行综合评价,改变应试教育下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局面,展现评价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其切实改进,对课堂教学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探索,创新数学教学路径,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锻炼并提升学生各项数学综合能力,尽快达成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可以为新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取得理想的成绩,将学生真正培育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玉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57.
[2]马秀萍.新媒体下如何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32):35-36.
[3]马文俊.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运用策略[J].学周刊,2020(3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