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李明霞
[导读] 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对开发幼儿艺术潜能、提高幼儿综合艺术素养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明霞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摘要】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对开发幼儿艺术潜能、提高幼儿综合艺术素养具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南》艺术领域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信息化时代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线下互动,逐渐倾向于多元化与信息化,让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也更加广泛多元。本文拟通过实例探究信息技术在美术欣赏中的作用,让美术欣赏活动变得多姿多彩,从而提升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美术欣赏  运用
        《纲要》指出“教师应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也就是说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美术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体验及表现,重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笔者在CNKI 知网研学中输入幼儿园美术欣赏,只显示68条结果,说明研究的人还较少。在已有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美术欣赏较少关注儿童视角,研究也不够系统、深入;即使有些教师比较重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其教学也是随意的、不系统的、不完善的。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能营造轻松、多彩的美术欣赏氛围,将美术欣赏由静态变为动态,帮助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艺术作品、绘画创作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及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一、信息技术让幼儿美术欣赏更加广泛、便捷,培养幼儿的欣赏兴趣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我们可以利用春游、秋游或周末亲子假日游等,和幼儿一起亲近自然、欣赏周边的优美环境。但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大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聚集。疫情之下如何引导幼儿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信息技术弥补了这项缺憾。我们提前利用信息技术将要欣赏的内容拍摄处理好,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剪辑,或者采用现场连线介绍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欣赏,这样幼儿欣赏的内容、范围就更加广泛、便捷。
        例如,在大班艺术欣赏“美丽的家乡”活动中,教师可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起来进行组合教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家乡的北辰山、双溪公园、苏颂公园、丽田园等优美环境和孔庙、文笔塔、梵天寺等有价值的人文环境,设计成声像同步的教材让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是否到过这些地方?它们美在哪里?当幼儿看到自己玩过的地方呈现在画面上时,就非常开心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什么。通过信息技术唤起幼儿对周边生活的美好回忆,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更加全方位的感受、欣赏家乡的美,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让幼儿美术欣赏更加形象、易懂,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不仅有自然环境的欣赏,还有艺术作品的欣赏。幼儿园常见的艺术作品有:扎染艺术、拓印艺术、泥塑、雕刻、漆线雕、青花瓷等,它们让幼儿的美术欣赏更加多姿多彩。幼儿园美术欣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匮乏,我们要基于幼儿特殊的认知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化静态欣赏为动态欣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以及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加形象、易懂。


        例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走进青花瓷”,青花瓷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它瓷如白云、色如大海、色泽单一、简洁明快、朴素雅致、清新自然,是很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和美工区创作的元素,深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活动前我们收集一些日常的青花瓷物品进行布置,活动中让幼儿在看看、摸摸中了解这些青花瓷物品的美,幼儿非常喜欢,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但由于幼儿认知有限,没办法理解青花瓷的主要装饰方式:对称式、离心式、旋转式、自由式等表现形式的特点之美,这时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将幼儿说的作品投放到一体机上,利用希沃白板的折叠、旋转等方式制作成动图,幼儿就能直观的感受到青花瓷图案的对称式、离心式、旋转式、自由式等不同装饰之美,让幼儿的欣赏变得直观、易懂,为他们接下来的青花瓷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我们利用微课播放青花瓷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青花瓷要经过搓泥、做坯、印坯、利坯、研磨、勾线、施外釉、烧窑、出窑等过程,整个微课都是由老师自己根据网上的视频剪接配音,幼儿可以直观欣赏感受青花瓷窑变之美,更增添了幼儿对青花瓷的喜爱之情。在幼儿分组利用不同材料制作青花瓷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摄像机将过程拍摄下来播给幼儿看,当幼儿通过一体机看到一件件平常的物品在自己的手中变成漂亮的青花瓷,他们互相欣赏介绍的兴趣更加浓厚。最后,回归生活了解青花瓷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建筑物、衣服、被子、饰品等拓宽幼儿对青花瓷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让幼儿欣赏了解青花瓷更加完整,不断提升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水平。
        三、信息技术让幼儿的美术欣赏更加生动、有趣,拓展幼儿的欣赏内涵
        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学也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调整,基于教学大纲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出新的教育实施路径。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在艺术学习中本身就具有比较独特的审美观点,教师需注重和保护幼儿现有的想法、想象力及创造力,再适当地引导幼儿走进艺术、走进美术,进而达到教学要求。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导入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借助可观察的教学素材,让幼儿在观察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等,从而形成新的艺术感受。艺术大师的作品欣赏,是提升幼儿美术欣赏内涵的重要载体,如:蒙德里安、米罗、齐白石、马蒂斯、乔治·修拉、草间弥生等艺术家的画作,都是幼儿美术欣赏的重点。
        例如,在中班艺术欣赏《点点点》活动中,我们引入日本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先利用信息技术让孩子通过在一体机上用手扫一扫画面上的点点,让点点随着幼儿的动作一会儿变成直线、一会儿变成曲线、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等游戏喜欢上点点,为后面的点点创作打下基础。然后利用吹一吹将点点吹到草间弥生的南瓜、蘑菇等作品上,有了前期的趣味游戏基础,幼儿在欣赏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作品时能了解其大小、疏密、颜色对比等特点。在分组创作:直接用圆点在T恤上贴画创作;超轻泥泥塑物品并用点点装饰;水彩点点印画装饰中,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创作更加灵活多样,每一件作品都各具特色,激发了幼儿互相欣赏的乐趣,提升了幼儿对大师作品欣赏的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引入,能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的实施途径,通过完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课程,让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课堂更为多姿多彩,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丰富幼儿的美术欣赏课堂,两者相辅相成让美术欣赏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第一版
        [2]王佳梅.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7(10):179.
        [3]刘慧菁.优化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提升审美情趣[J].学苑教育,2017(16):70-71.
        [4]姚艳玲.多媒体让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绽放光彩[J].新课程(上),2016(12):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