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子 大乐趣——游戏视角下小班幼儿玩沙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杨梦兰
[导读] 玩沙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户外活动之一,沙子的可塑性强,蕴藏着无数的游戏契机,能满足幼儿最大空间的想象和创造。玩沙活动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杨梦兰
        常熟市大义幼儿园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玩沙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户外活动之一,沙子的可塑性强,蕴藏着无数的游戏契机,能满足幼儿最大空间的想象和创造。玩沙活动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教师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那么,如何以幼儿为本位、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玩沙活动呢?笔者从小班幼儿的玩沙活动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班幼儿;玩沙;游戏
        【正文】
        一次午后的散步活动时,我们经过了一个沙池,小朋友们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这里有好多沙子呀”,“我玩过沙子的”,“我最喜欢玩沙子了”,有个小朋友还跑进了沙子里,看到他们对沙子这么感兴趣,我想我何不利用这个兴趣点来开展活动,使他们玩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呢?于是,一场玩沙之旅开启了……
        一、第一站——准备就绪。
        1.材料收集。
        我们幼儿园正在开展游戏嘉年华的活动,在每周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可以进入到自己的区域活动,我便选择了幼儿喜欢的玩沙活动作为我们班的嘉年华游戏区域。游戏场地确定下来了,但是没有玩沙的材料,围绕这个内容,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他们说家里有玩沙的工具,如小铲子、小水桶、沙子的模具等,可以带到幼儿园里来。谈话后的第二天,幼儿把家里的玩沙工具都带到了班级里,我们准备了材料筐,让他们把材料分类放进材料筐,他们都期待着能去沙池里玩。
        2.制定计划。
        为了使玩沙活动开展地更有效,在组织活动之前我会对每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规划,写好游戏嘉年华的活动计划,依据活动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材料,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要。在制定计划之前,我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如小班幼儿玩沙活动的特点、如何组织玩沙活动,如何通过玩沙活动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等,以此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组织活动打下经验基础,同时我会将这些理论与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制定玩沙活动的总目标。我注重倾听幼儿的心声,关注到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点,了解他们玩沙的前期经验,以此来制定每次的活动内容,我也会让幼儿来决定下次的活动内容是什么,把他们的想法放在首位。在制定计划时我还会注重其系统性和层次性,活动内容由简到难,活动材料由少到多,活动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第二站——初次尝试。
        在前期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就要组织小朋友开展玩沙活动了。经过一个暑假,沙池里面长出了很多草,我们没有提前去清理,而是鼓励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劳动的过程中来,通过与同伴合作清理杂草,体验到自我服务的自豪感。活动最后小朋反映“脚里有沙子”、“好热”、“好渴”的问题,并提议要回教室喝水。就这样,第一次的玩沙活动结束了。之后,我组织幼儿围绕今天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讨论,最后大家决定以后去玩沙的时候要带好雨鞋、帽子和水杯,这样的过程比我直接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会更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活动的小主人,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干。
        三、第三站——有效推进。
        1.强化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在一次运沙子的游戏中,小朋友们换上雨鞋,走进沙池,用铲子把沙子铲到小水桶里,运到指定的位置。突然,我听见了涵涵的哭声,只见她眼睛周围和头发上都是沙子,我赶忙帮她清理了沙子。

处理好之后,我问涵涵发生了什么事情,涵涵指着丞丞说道:“是他把沙子撒到我眼睛里了。”丞丞急忙摇着手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在铲沙子的时候抬的太高了,沙子撒出来了。”我对丞丞说:“那以后你要小心一点,不能撒沙子,特别是周围有人的时候,这样很危险。”丞丞走到涵涵身边,轻声地说:“对不起。”涵涵说:“没关系。”
        小班的规则意识比较弱,当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时,会因为太投入而忘记了活动的规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去强化,如在活动开展前提出要求,讲一些“遵守规则”小故事,制作“玩沙小贴士”的展板放在玩沙区等,让幼儿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使得幼儿逐渐建立规则意识。
        2.支持策略。
        作为教师,我们主要是作为观察者的角色和支持者的角色,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我们会观察到幼儿有的表现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在一次用模具制作沙堡的活动中,小朋友们一手拿着模具,一手将沙子装进模具里,用铲子拍一拍沙子,倒过来的时候沙子都洒出来了。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交流,为什么我已经把沙子压的很紧了,在拿去模型的时候,沙堡还是会散掉呢?围绕这个问题,小朋友们进行了再一次的尝试,在比较之后,他们发现用上面的干沙制作沙堡很难成型,但是用下面一点稍微有点潮湿的沙子来制作之后就成功了。在有了这一次的成功之后,小朋友们总结经验,都挑选了相对潮湿一点的沙子,在拿掉模具的时候,他们都很小心,终于做出了自己的沙堡。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总是将他们放在主体地位,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给了足够的时间,幼儿还是没能够成功之后,我们可以进行示范,虽是示范,但只是梳理的步骤,并没有告诉他们沙堡成型的秘诀,还是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继续去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成功感,还获得了一些科学方面的经验。
        3.更新材料。
        在现有的玩沙材料玩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让玩沙的活动更丰富,我们准备要更新材料,该投放哪些材料呢?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把决定权交给幼儿。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他们说需要漏斗、塑料瓶、吸管、白纸等,然后我们发动家长资源收集了这些辅助材料,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材料的提供能够丰富幼儿的活动,给他们更多的挑战以及创造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供的材料一定要立足于幼儿,让他们参与到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来,这样的材料才是有意义的、受幼儿喜欢的,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及梳理,组织有层次性的活动内容,使玩沙活动得到有效推进。
        4.反思调整。
        在每次活动开展以后,我会给幼儿交流的机会,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活动情况或者是遇到的问题。幼儿表达的过程,不仅是幼儿反思自己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从幼儿的角度更好地了解活动开展效果的过程,我会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倾听幼儿的心声,以此作为开展活动的主要标准,因为孩子喜欢的活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捕捉下精彩的画面,活动后围绕幼儿的参与度、幼儿的能力发展、材料提供的适宜性、活动内容的合理性等方面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活动内容,提高自身组织活动的能力。
        四、第四站——未完待续。
        虞永平说过:“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老师跟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文本是一种静态表现,只有幼儿活动才是幼儿最本质的课程,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我们班的玩沙活动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动手、创造、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想进行新的尝试,在我们玩沙区的周围有一个玩水区,我想尝试将玩水区融入到玩沙区中,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丰富玩沙活动的形式,重点围绕同伴间的合作以及技能的提升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玩沙活动,让幼儿在小小的玩沙活动中获得大大的乐趣。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