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芳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火田镇中心幼儿园363300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现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但是幼儿教育仍旧不能脱离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熏陶。在幼儿的综合性学习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潜移默化的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净化幼儿的精神世界,利用传统文化提高幼儿心理素质,促进幼儿建立完善人格,真正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实践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逐渐对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保护住幼儿的淳朴天性。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化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与人文教育,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文化结晶,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内容,这也是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入在幼儿的综合性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在幼儿园中营造文化氛围
在幼儿的综合性学习中,幼儿教师需要让幼儿园始终萦绕着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而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幼儿教师也可以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在幼儿的综合性学习中。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先人对大自然变化规律的总结,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同时利用与节气相关的谚语童谣,帮助幼儿了解各个节气所对应的不同习俗,例如惊蛰驱虫、清明踏青、谷雨赏花、冬至吃饺子等。教师一定要顺应这些节气来布置园区,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习俗,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活动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让园区始终萦绕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帮助幼儿感受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与墙壁上布置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饰作品,例如国画、中国结、藤编工艺、剪纸作品等,并适当粘贴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唐诗宋词,让幼儿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也要结合当地的发展历史,充分利用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因素,例如戏剧脸谱、泥塑、陶瓷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幼儿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
二、利用主题活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幼儿教师为幼儿整合出适合他们学习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意义。
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幼儿充分了解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代表的不同寓意,教师需要把这些节日背后的教育因素渗透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
比如说,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亲人、悼念哀思,八月十五吃月饼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春节吃饺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抓住这些传统文化因素,灵活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的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晨间锻炼时可以将太极动作改为适合幼儿练习的早操、在课间锻炼时练习跳绳、扔沙包等传统游戏,幼儿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共同分享民间的神话故事、古代传说等,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中华传统文化,进而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幼儿的综合性学习中,也要巧妙利用课程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的渗透其中,进而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让幼儿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具体形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绘画所需要的蜡笔、颜料、墨水等,让幼儿通过线条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祥云图案、龙凤图案、百兽图、水墨画等,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画来吸引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美术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不仅要侧重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幼儿沉淀文化底蕴,只有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家长积极参与
幼儿园也要充分挖掘一切可用资源,为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幼儿毕竟年龄尚幼,他们的很多行为都需要依赖成人才能完成,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调动家长获取家长的配合,实现家园共建,对幼儿进行持续不间断的中华文化教育。具体来说,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高效的沟通,并能够简单了解每一位家长的特长,例如在为幼儿讲解中国水墨画时,就可以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现场为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水墨画的魅力;在进行主题活动时,例如端午节包粽子,幼儿园就可以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包粽子、编五彩绳,让幼儿近距离的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气氛。同时幼儿园也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例如当地的名胜古迹、杰出人才、民间工艺等对幼儿进行地域文化教育。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去参观博物馆、文化馆,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爱家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伴随着全球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建设,全球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雷同,使得艺术缺乏了本国独有特色,甚至影响着当代青年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应如何保证不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所淹没?传统文化又如何保持源远流长的历史,不被外来艺术所侵袭?促进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任重道远,这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幼儿从内心深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进而才能在长大后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吴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王洪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235-238.
[2]滕林峰,余夏. 幼儿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机制——基于对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的调查[J]. 教育观察,2020,9(2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