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研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   刘建华
[导读]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在最近几年,我国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课改政策也得到了落实,这也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无法将当下数学教学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的满足。
        刘建华
        深圳市布心中学
        【摘 要】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在最近几年,我国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课改政策也得到了落实,这也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无法将当下数学教学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的满足。并且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知识也越来越抽象化,不容易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许多同学在课上也有听不太懂的知识,可能是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差异,也可能是理解能力的不同,有时候老师的解题思路学生无法理解,而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更好一些,因为同学之间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理解力也相近,这就需要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重要性;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困难、复杂的数学知识在小组成员共同学习下变得相对容易。小组合作学习和普通教学模式有所区别,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成员共同进步为目标,不再是以学生个人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相应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加以指导为辅的学习过程。然而,教师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引导作用,将重心几乎全部压在了学生自主讨论中,这就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如果老师的职能不能得到明显的发挥,容易出现许多学生打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旗号,聚在一起说笑打闹的现象。这就完全违背了刚开始的初衷,对于小组学习的效果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当落实好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引导作用,保证孩子们能够互相学习,彼此进步,而不是借机偷懒。
        (二)小组内成员分工不合理
        既然是小组合作,在小组内就必须分工明确,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矛盾。在组内选出具有能力的小组长,可以采取小组成员投票推选,也可以由老师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学习能力选出组长。小组长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确保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维护学习秩序,又能够领导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并且,要细心发现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特点给组内每个人合理地分配学习内容。比如:在一起解决一道难题时,A同学擅长计算,可以把复杂的计算环节交给A。而B同学思维比较活跃,可以一题多解,那就可以让B同学把独特的解题思路讲给大家,这样就有利于开阔大家的思维,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尽量避免出现一个人在解题,其他人偷懒的现象,只有大家一起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学生合理分组,为有效开展合作做好准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应重新定位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应做好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作者。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惑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线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自主思考和探讨后获得答案。并且,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应抱着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小组负责的态度参与其中。在合作中,学生既能学习知识和解题技巧等,锻炼自主思维和探究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特点的基础上将不同层次学生科学合理地组合搭配,确保各组之间综合实力相同,并确定每位学生在组内的分工。每个小组中都应包含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从而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优等生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指导,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这样能让其能力获得充分发挥,实现温故而知新,也能有效激发后进生主动学习,进而使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
        (二)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中提高多方面能力?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本节知识的学习。教师应为小组合作学习设置问题、任务及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顺利展开合作学习。首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思考和探究的形式,提前准备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在上课时学生用两分钟独立拼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都用了何种方法,之后开启展示阶段,由各组代表来展示自己小组是如何拼接的,从而试着得出勾股定理。这样引导学生动手探究比直接讲授更有效果,也可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思维混乱、零散的特点,这时就需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梳理,让学生展开有序思考和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让学生好好学习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需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展开大胆讨论,太封闭的课堂学生们肯定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成员们之间的讨论激情也会相应降低。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不会在课堂上过于压抑。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评价?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对各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对小组及个人进行评价,也可采用当堂评价、课课评价、周评及月评的机制,从而评选出每堂课的优质小组、每周的优质小组和每个月的优质小组,并给予优质小组适当的奖励,继而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激励性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评价下,能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可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激励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认可的眼神,也可以是教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些都是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极大认可和尊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认可,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这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比如,在讲解“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时,教师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最先总结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对先正确总结出的小组给予“急先锋奖”,以示激励。而后,讓学生在组内展开菱形性质和判定的合作探讨,再让各个小组向教师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学生展示后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选,给予最优小组“最佳合作奖”。激励性评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挥作用还需要教师和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教师去做出改变,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去进行合作学习,用奖励去激励他们参与进来,还需要学生去配合教师,以此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去学习数学。但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地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做出更深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薛丽.关注合作,携手共赢——浅谈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实践[J].发现:教育版,2017(1)?
        [2]谢小芬.运用小组合作成就初中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7(60):118?
        [3]董连春,曹一鸣,胡琴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