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营
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左家庄分校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发展学习能力,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现阶段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国家开始越发重视教育工作,并且逐年加大了在教育工作中的投入力度,力求全面强化教育工作水平,从而使教育工作更加契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全面强化教学工作的质量,激发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应用到其中,从而确保教学工作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全方位提高小学教学工作水平。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所指的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彼此间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互相协调来进行知识点的探究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都拥有明确的分工,并且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动力。而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自发加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并且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相互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说,其对于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基于此,需要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成效,锻炼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强化小学生学习质量。
二、低年级数学学习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模式有待改善
现阶段正处于教学模式转型的初级阶段,很多教师还不了解在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没有体现分组时同组异质的原则。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数学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因此在讨论数学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不能较好地把握讨论的中心。很多教师在学生讨论时甚至只忙于准备自己的工作,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二)小组分工不明确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分组教学方面,教师仅对各个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没有参与小组内部讨论中,也没有及时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指导。另外,有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不愿意承担过多责任,教师只能指定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帮助教师分配任务,导致小组其他成员逐渐产生惰性,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逐渐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并且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没有进行深入了解,一般仅在形式上应用该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但是没有为学生指出合作学习中的分工方法、高效学习策略、学习目标等。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分析和把握数学知识点,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很多数学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依然仅停留在形式方面,对于内容的重视度比较低。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在疑难问题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疑难问题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到其中,以此达到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目的。在教师教学工作中,若遇到疑难问题,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学生分为小组,随后由各个小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之后每个小组当中可以选出一名代表,走到讲台上向同学进行讲解,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便是:学生所讲授的内容并不一定全对,但是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理解,说出自身对于疑难问题的看法,而每个小组代表所讲授的内容也充分代表了相对应小组内讨论的结果,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讨论情况,之后做到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并且剖析各个小组代表所存在的认识误区,从而强化教学工作质量。
(二)优化分工与职责
为了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职责分工,在学生刚刚接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让小组长来分配本组成员的具体学习任务。在学生习惯了小组学习合作模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每组的组长人选。在分配任务阶段,组长要对小组每个成员进行编号,当合作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就可以按照编号的顺序进行发言。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分工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个学生既要解决难度高的问题,也要解决难度低的问题,能力实在不够也要尽量参与,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组内的其他同学。而且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问题,便于形成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不同人的意见,学会平衡生活中的各种关系,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第二,养成倾听的习惯,在生活以及学习中能够学会倾听不同人的不同意见,尤其是那些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第三,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提高学习合作的质量。数学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习惯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生,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预设探究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提出或者说是主题的指引为十分重要的,其中对于目标的设置是学生可行思考及探究的核心及关键,可避免学生于合作中不知所措,以至于自身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当目标明确后,学生可对具体的思路方向心里有底,更可有效地对自身所积累的知识及方法予以调动,从而达到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探究问题进行合理的预设,并经由情境创设、生活联系实际等方式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予以引出,并经由开放性、发散性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开拓学生思考空间,使之不局限于单一思维,并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乃至精力,为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对重难点问题予以突出强调,使学生有指向性地对知识经验进行整合,并探究新的方法与技巧,层层递进,进而获取正确结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全面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激发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小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与探究,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有效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小荣.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2):276-277.
[2]余姣姣.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读天下(综合),2018(1):227-227.
[3]王兆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171.
[4]郭晓凤.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8):98.
[5]张海云.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