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黄悦
[导读] 全人格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素质以及扎实的专业能力的综合人才。
        黄悦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  528414
        摘要:全人格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素质以及扎实的专业能力的综合人才。在全人格教育理念下,学校也要适时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性能力;志趣课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卓越课程,促进学生在某一领域成为杰出人才。本文将对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三级课程构建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这也就要求现有的课程体系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朝向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培养要求。习总书记曾在会议上指出:一定要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对当代青年的全人格教育,充分发挥出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当代青年的全面发展。
一、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结合教育育人的重要目的,可以将全人格课程体系打造为基础发展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以及卓越发展课程三级体系,通过不同的培养重心促进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一)基础发展课程
        基础发展课程顾名思义就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利用基础性课程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教育,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素质。基础发展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以及一些实践课程等,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等,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正视自己的未来规划,从而能够对自己形成清晰认识。这些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性发展课程是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石,具有全面性与基础性。
(二)志趣发展课程
        志趣发展课程是基础发展课程的有效延伸,也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志趣课程,这一课程体系主要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是,对学科课程的深入拓展。例如,以、数、理、化、生等学科为基础而展开的竞赛课程;或是以语、英、史、政等学科为基础展开的文化讨论课程。
        二是,跨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例如,地理项目学习、电子气象分析、机器人研究等。
(三)卓越发展课程
        与基础课程与志趣课程相比,卓越发展课程面向的是少部分学生群体,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培养。需要选出一部分具有优势与潜力的同学,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培养,促进他们能够成长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人才。

例如,部分名校开设的“少年天才班”课程就属于卓越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卓越课程体系一定不能脱离于基础课程与志趣课程而单独存在,只有学生在两级课程中表现优异,才有可能进入卓越课程进行深造。
二、对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完善新时期全人格教育的育人目标
        现如今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素质、有能力的四有新人,但是在全人格教育理念,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应该成为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所以为了使全人格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育人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
(二)强化综合类与实践类课程的开发
        现如今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要点的全面覆盖,学校的课程体系就要逐渐完善,强调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北师大附中为例,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例如“伦理学”“工程问题与解决”“杂志编辑创作”等,都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这些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索,同时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结合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学校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志趣课程与卓越课程上,不断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首先,强调课程的系统性。系统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要有协同性的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系统性;二是,同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融会贯通,做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其次,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对于志趣课程与卓越课程来说,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并建立起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强调课程的技术性。校本课程的建立一定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成长为这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不断提高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全人格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人格教育为基础,达到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这也就要求学校必须构建更为完善的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注重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展,构建更加健全的人格。现如今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尚不成熟,需要有关部门与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莉萍. 全人格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5):58-62..
[2]吴建岳. 善,真,美,圣——基于"全人格教育"的"新四维"课程开发与实施[J]. 中国民族教育, 2016(7):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