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权
文山市 职业高级中学 663099
摘要: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产生固化的现象,其教学手段没有创新,甚至停步不前,德育课堂氛围十分枯燥,致使上课效率不高。经过部分学校的不断实践,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一条新型的愉快教学法,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利用该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中职教育;德育课
引言: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为主要的手段。当结合目前各个学校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德育课的兴趣并不高,甚至会有厌烦心理,这不利于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有关德育课的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比如教材内容过于老旧、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不够以及德育教师水平能力有限等等因素都深深阻碍学校德育课的发展。经过不断探索,现出现一种愉快教学法,以学科内容为基础,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结合课程目标的趣味教学方法。简单来说,愉快教学法就是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下面就将该教学方法运用到中职德育教育中进行展开论述。
一、学校在将愉快教学法应用到德育课时应遵循的前提原则
第一、学生自主选择原则。在以往的学生的上课分配问题上,通常学校以学生所在班级为单位,将每班学生分配给不同教师,教师再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是在双向选择原则下,学生和教师都有了自主权,首先将各位德育老师的信息公布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适合自己的老师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因为是自己自主选择的教师,使学生首先抱有愉快的心理上课,从而会以便于教师愉快教学法的顺利进行[1]。
第二、激励原则。对于德育教师自身方面,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激励措施,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很难测定的,成功的德育课堂的背后可能会占用教师个人大量时间做课前准备工作,所以学校应给予德育教师足够的理解,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在教师工作期间,以一定工作量作为标准,定期考核,合理进行奖励,激发德育教师对于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于不负责的德育教师进行批评,严重的甚至可以取消教师资格。以此方式来提高德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开创和利用愉快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课程中来,使中职德育课堂更为高效。
二、创设让学生能够愉快学习的氛围
《学记》中说到“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师生若关系和谐,学生则愿意亲近老师,才能抱有信任和愉悦的心情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如果老师总是处于一个领导者的位置,面无表情,语言没有趣味性,只是系统地传授德育知识,那么将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课堂只会觉得压抑,收获不到快乐,也收获不到知识,这样的德育课就没有起到任何教育意义[2]。因此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始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单向的传授转为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观点,开展并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与学生形成伙伴关系,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自己的仪表,以精神焕发的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这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课的氛围,使学生精神饱满的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
三、创新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法和方法
为德育课堂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旨在课程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德育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引入新的课程形式,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当中,决定着他们的兴趣是否可以被激发。导入新课题的方式多样,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比如音乐的导入、视频的导入、笑话的导入、设置悬念等方式,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情景表演来导入本节德育课堂需要引出的话题。以故事的方式是其中最易引出教学内容的方法,运用有趣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它可以将德育课中枯燥的哲学理论,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展现给学生,将知识寓于故事之中,能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而且这种故事的教学形式,也符合学生的记忆特点,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德育课的内容[3]。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多媒体走进课堂。德育教师要充分将这一条件利用起来,运动多媒体具备的直观性的特点,将德育课中晦涩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在德育课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地将德育课和与时俱进的科技感和趣味感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其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结束语
德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愉快教学法,将其以各种形式运用到德育课程中,使学生对德育课保持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计经验,对愉快教学法进行不断改良,让学生真正在德育课中感到快乐,从快乐中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洁天.浅析愉快教学法在中职课堂的实施[J].知识经济,2019,10:100+102.
[2]梁爱妹.愉快教学法在技校语文课堂的运用与效果[J].职业,2017,16:111-112.
[3]叶飞,檀传宝.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基础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07: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