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肖肖
[导读]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王肖肖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促使我国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着变革与优化,所以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将以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刻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策略
        引言:所谓“应用题”,是指用语言或者文字叙述相关事实,进而反映某种数学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话题。数学是小学各科内容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应该为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难题,还可以引导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而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呢?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经验的弊端影响,导致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数学互动教学的重视度不够[1]。要想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就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造性,进而降低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第二,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过于重视课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且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其学习能力的根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有所降低。以上种种不足与问题说明,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互动教学课堂,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2]。小学生由于受年龄与认知的限制,导致他们学习某些知识都是在对该知识强烈的兴趣与欲望下产生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主动的构建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氛围,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创造一定的条件。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下开展一些与数学应用题学习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其构建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例如,为学生营造“小小售货员”的情境,将班级视作为“小超市”,让学生之间互动进行食物的购买。如小红买了一包薯片花费15元,小明买了一个书包花费75元,小华买了一辆玩具汽车花费125元,请问小红、小明与小华共花费多少元?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随后列出的公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内容,并且从中体会加减法法的应用题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二)数形结合降低难度,提高学生解题质量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中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数和形两大部分[3]。小学数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大多数只是简单的数与形的问题。但是,小学生受年龄与认知能力的限制,使得他们认为数学是小学各个学科中难度较大的学科,在以往的说教式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技能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主体地位与创造性,使得他们对数学数与形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有所降低。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结合的方法,在讲解数字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形,在讲解形的几何概念中结合数,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使二者共同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行为,进而有效的降低应用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转化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为例,在进行《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数形结合的应用题。例如,某小区要铺设一块绿化用地,假设建筑工人每小时可以完成这块地的铺设,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个小时后可以完成这块地几分之几的铺设任务?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最终得出的公式,并且可以让他们用简单的线段图来表示其中时间与铺设地面之间的联系,进而让他们更加充分的理解人数乘法的含义,提高其应用题解题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应用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较强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观念。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此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海慧.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金彬.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微课的实践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8.

[3]蔄佳彤,周春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职业技术,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