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施佩英
[导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从学者到一线老师,都迫切希望有效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方法缺失、设计老套、研究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和相应的教学案例,就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施佩英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从学者到一线老师,都迫切希望有效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方法缺失、设计老套、研究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和相应的教学案例,就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17-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和吸收知识,这个过程是语文老师无法取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老师要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概述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生本教育理念蕴含了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视为教学的基础,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做学习的主导者,而老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种新型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各种弊端,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对真善美的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语文老师一般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处在一种机械被动地学习状态,吸收和内化的知识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体会和感悟的过程,如果语文老师代替学生去完成,阅读教学将会毫无意义。因此,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采取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生本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中心是学生,语文阅读是一项必须“从娃娃抓起的事业”,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下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变成画面在我们的眼前动起来,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使用多媒体画面展现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小女孩,没穿鞋走在街上,以及冻得瑟瑟发抖蜷缩在墙角,还有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她渴望的美丽幻境,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对那个冷漠社会的愤恨。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一问一答” 的碎片化教学方式仍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教师的细碎问题里亦步亦趋,学的时间和空间紧促、狭窄,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实现生本教育理念,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就要让学生大胆表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这种团结、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通过师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顺利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彻,甚至能把阅读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当阅读到父亲面临道德难题难以抉择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到底该怎么办?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时候整个课堂沸腾了,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格,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高尚人格。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团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生本教育思想重在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有着共同的学习经历,所以,彼此之间的学习感受和心得更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多开展小组讨论,集体探讨,增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意识,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热烈的讨论中有序进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植浓厚的阅读兴趣,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则后面的阅读之路就会越走越顺畅;反之,则会愈走愈疲惫。比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时,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一共讲了几种民居?每种民居都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了理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4.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从不同角度、多领域扩大阅读范围,要求学生能够静心阅读,深入领会阅读的思想内涵。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经过大量阅读的人,满腹经纶,谈吐不凡,看问题不仅深远而且还很透彻,考虑问题往往全面、周到,不管做大事还是干小事都能取得成功。另外,语文是其他各个领域的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强的人在其他领域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强,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清晰。要想培养出条理清楚、思路清晰的学生,教师要从不同的领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小树立起创新观念。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改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使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生活应变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也就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116-121.
[2]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