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丁关金
[导读] 在高中课程的所有教学过程中,我们格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数学的教学了。作为一门十分抽象的课程,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相应的反应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也更多,不仅仅要克服自己的教学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早就不限制于简单的知识教学了,要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要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放弃以往

丁关金     万源中学
【摘要】在高中课程的所有教学过程中,我们格外需要注意的就是数学的教学了。作为一门十分抽象的课程,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相应的反应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也更多,不仅仅要克服自己的教学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早就不限制于简单的知识教学了,要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要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放弃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记忆,进行有效的知识的解读。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高中数学;融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25-01

        数学知识往往抽象难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采用建模思想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概述与意义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
        数学建模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与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二)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将建模思想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建模教学,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开展建模教学,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在数学建模思想的训练与渗透之下,可以更好地适应高考要求,为日后大学深造打下优良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融入措施
        (一)强化高中数学教师的引导作用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环节,是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关键。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中肯的学习意见。学生在分析问题阶段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挖掘,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阶段,并且对一些专业名词缺乏深度理解,这也容易造成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停留在问题表面。高中数学教师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借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库等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展示,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建模阶段,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该题的问题点,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令学生具有探索真知的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总结问题规律,能够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与解答方法详细地描述出来,从而让学生拥有数学逻辑推理思维。另外,高中数学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借用举例子与归纳题型的方法,调动学生在模型求解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并按照该方法进行套用,从而高效完成学生的自主实验环节,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成效。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与数学模型的关系
        教师对于数学和建模的关系的认知上存在很多差异。一些教师认为从广义角度理解数学,它不仅仅包含基础性知识,也包括应用型内容。但是狭义的数学仅指数学基础知识。实践部分只能算作是对数学的扩展,而不能将其视作是纯粹的数学。数学建模也属于实践层面,和真正的数学是两回事。但是也有人提出意见,他们认为学生只要打好数学理论基础,就能够进行应用,根本不需要专门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应该说这两类观点都有各自的缺陷,笔者认为教师自身应该对数学建模形成正确认识,接着通过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知数学以及数学建模的关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数学建模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一些数学问题需要建模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不仅能帮助自己理清题目含义,还能降低题目难度。数学建模的核心是数学基础知识。只有学好数学最基础的内容,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数学和数学建模的关系,从本质来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首先必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这二者的关系。
        (三)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转化
        数学建模思想的转化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北师大数学教材的内容举例,其课程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导入,再对知识进行了解之后,学生在用数学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在这过程中建模思想的转化就非常的重要,比如在学习“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在这一课中,商场的促销打折、银行存款利率计算以及船在水中的行驶时间等都有函数模型有关;再比如,“线性规划”学习当中也有最小成本问题、最佳方案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语:
        总而言之,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现如今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一定思想固化的问题。要想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并改善,教师就需要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的魅力与有效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能动性,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焜立.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探讨[J].高考,2021(09):129-130.
[2]周尔.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J].高考,2021(09):131-132.
[3]叶珊.基于“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16):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