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加强生态危机意识教育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陈小茜
[导读]

陈小茜   百色市逸夫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03-01

        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宣传和服务之责。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目前在中小学开展并实施的素质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在素质教育中,我认为还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小学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生态危机意识,才能在将来的建设中,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
        一、让学生了解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基本态势及导致危机的原因。
        当春天来临时,蓝天白云里不再有小鸟儿悦耳的歌唱,山河峡谷里不再有清洌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没了红花绿叶,也没了蜂飞蝶舞,牛羊鸡鸭病倒死亡,原野山谷一片枯萎,了无生机。这是一种“死亡”的寂静!只有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才会这么寂静!原因何在?是化学药物,主要是各种农药、杀虫剂的滥用。据报告,在合成杀虫剂使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传遍了整个动物界和非动物界,地球上大部分重要水系及地下潜流中都测到了这些农药。多少年来,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口号驱动下,疯狂地掠夺大自然。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化工工业、纺织工业、印染工业、造纸工业等现代化工业发展繁荣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数字:
        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排放物的增加,全世界每年有500公顷-700公顷的耕地变成沙漠。
        由于人们的短期行为,使地球上的森林以每年减少18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毁灭殆尽。



        每年有成千上万吨的废油、污水、有毒废物被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80%的疾病和三分之一多的死亡率与受污染的水有关。
        目前全世界的工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达50亿吨。此外,还有二氧化硫、氧化氟、甲烷等有害气体,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出现了“酸雨”、“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无节制的开有格掠夺,目前世界的铜矿只够开采30年-40年,石油的剩余总量只可供世界开采20年左右,天然气的剩余量也大约可供维持20年-30年。除此之外,噪声污染、核污染、热污染、白色污染等,这一切事实向世人表明,在繁荣和发展的背后,是频频告急的生态环境!人们不得不惊醒了,向世人呼吁:“保护地球,拯救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视生态环境,继续破坏大自然,最终将造成地球的毁灭,这无疑也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二、树立新型的自然观及实施生态危机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生态环境它要求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保护环境,不破坏、不浪费各种资源。如减少甚至不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稀动物、植物等。在中小学教育中,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伦理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在中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习近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才能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使我们的中小学生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成为保护地球的坚强战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