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与创新研究 李凤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李凤
[导读] 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是建立在高效课堂和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而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李凤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中学  山东  威海  264309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是建立在高效课堂和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而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课堂教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85-01

        1 阅读教学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意义重大
        1.1 阅读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视野
        要吸收人类的智慧,提高文化修养,阅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阅读能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改善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他们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古人的儒雅,感受今人的步伐;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的艰辛与欢乐。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悲凉。”阅读对于中学的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体验和感悟阅读的魅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2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实现需要学生对学习有坚定的信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学习不是目标,学会才是目标。只有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精神,学生才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只要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得当。阅读可以开启美好的生活,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与创新策略
        2.1 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激发学生情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中的成效显著,而阅读作为一种对话和认知性活动,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与作者在精神上进行自由交流。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要丰富情境表现形式和内容,促进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例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并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文言实词的问题,梳理情节结构,整体感知文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进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项羽、刘备的性格特点,切实感受鸿门宴上双方的斗智斗勇。最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展开配送诵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古文的节奏韵律,并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认知。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2.2  注重教材,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学生阅读能力差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方法的不恰当。对于高中生而言,方法的多样化和准确性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享受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多样性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本类型中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在方法的指导下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切入。


首先,以作者“朱自清”为话题进行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学过的相关作作品谈一谈对作者的印象,并从散文特性的角度来揣摩课文的写作特色。以此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大意,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进而,让学生以精读和品读的阅读方法来深入鉴赏文章,以精读来鉴赏文章中的景物特色和表达技巧,以品读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感受文章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和作者喜忧参半的矛盾心态。最后,以媒体展示月下荷塘图,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与回味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深度共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丰富其审美体验。
        2.3 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能力
        读写结合是新课改以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有益尝试,它不仅协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实现创新教育之目的。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读写结合的方法来辅助教学。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祝福”有哪些含义吗?鲁迅笔下的祝福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积极发言,既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也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之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祥林嫂的部分,并用文学语言加以概括。进而,再读课文,进行思考“为什么短短几年,祥林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她经历了什么呢?”以此来让学生展开深入阅读分析。最后,让学生以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为参考,在课下写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以描写。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2.4 开展主题活动,获得审美体验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文辞优美、构思缜密的文章犹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体现出深邃动人的意境,直指学生的审美体验。而高中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虽有着极强的审美价值,但篇幅始终有限,拓展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外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成长特性开展丰富的阅读鉴赏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全面调动自身的审美机制,获得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雷雨”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我除了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外,还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角色扮演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完整的《雷雨》话剧,并利用网络的优势搜集相关剧本,让学生在观看剧本中充分发散思维,以合作的方式将整个剧以排演下来,在学生排演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合理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初步建立文学批判性思维,并从情景表演中获得最佳我审美体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不仅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和运用阅读技能,创造一种时效性强的阅读教学模式,真正使阅读教学更好地辅助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旻琦.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磁场教学的对接[J]. 现代教育, 2018, 000(007):179.
[2]田龙燕. 基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08):1-1.
[3]张园. 普通高中国际教育班级管理现状分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6):0100-0100.
[4]杨双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97
[5]曹宗华.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考研究[J]. 学周刊, 2018(16): 37-38.
[6]秦子翼.论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1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