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曾月华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曾月华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获得其他学科知识教育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其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等有效途径做出探讨,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依据,也为小学生能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曾月华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驿坂小学  362806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获得其他学科知识教育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其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等有效途径做出探讨,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依据,也为小学生能够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200-01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之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并不断提升自身执教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把握学科特点,为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效保障。
        一、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完善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且具有紧密关联的,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小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其对课本知识的学习难度。另外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小学生为主体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小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对各学科教师提出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依旧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本基础知识上,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最终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1]。
        (二)审美能力培养不到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教师只是根据课本知识和考点来设置教学方案,未与其相关的美学教育理念相结合,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还限制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决定了其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一方面学校可能定期组织语文教师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活动,及时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掌握更多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重点,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2]。



        (二)加强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决定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都是从基础的字、词、句开始,最后到学习如何写作。因此,想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其语言能力。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深入分析,再结合实际重点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让小学生体会到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小学生构建语言的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文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绘,引导学生体会四季的不同变化并展开讨论,运用文中学习到的词汇表达自己心目中的四季景象,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加强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点,无法锻炼自身的语言思维。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学生的主体角度出发,根据课本知识点结合思维能力培养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提问、勤反思,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拓展。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改编故事、故事续写等,充分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使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3]。
        (四)加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部门筛选出的精品,不论是文章内涵还是写作手法、情感表达都堪称经典。教师在进行教学讲解时,要注意开展对文章的审美点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之后可要求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描写手法来进行仿写,在写作实践中锻炼写作水平,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也让小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4]。
        (五)加强培养小学生文化传承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课堂的安排就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悟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奥秘,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其积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工作,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比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这所学校里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让学生们认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体会作者对民族大家庭的赞美和自豪,并激发学生民族团结友爱之情。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妙渗透,逐步实施。教师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等获得有效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京佩.基于写作教学的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11):159-160.
[2]贺小燕.浅析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6):144-145.
[3]李爱婷.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以“读写诵一体化”教学策略为例[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09):49.
[4]相玲.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探析[J].求知导刊,2020,(48):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