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分组教学如何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林爱健
[导读]

林爱健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安凯学校  福建  福州  350515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47-01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近些年农村的生源呈减少趋势,为了缓解农村学校生源差、生源少的尴尬局面和努力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我县在课题实践中成功创建了农村学校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顾名思义,在班级学生人数少的情况下,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有效性为目的,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又不失其个性的发展,而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小班化教学从教案设想、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模式、作业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作为小班化教学课改实践者和受益者,我就其中的教学模式——小班化分组教学如何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浅谈一下我的见解。
        一、分组科学、尊重个性
        世界上没有脉络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也是一样。小班化分组就要兼顾到每个孩子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甚至于他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男女比例等也都是要我们关注到的。小班化分组教学不再是以学生为单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首先,先选出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行为习惯好、威望高的学生作为组长。其次,再按照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务必保证每个小组都
        有优秀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与后进生,务必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最后,以化减每个小组的差异性为目的,保证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友好愉快的合作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微调。
        二、分组探究、自主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班化分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与交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八年级的《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为例,师生要探究“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节课中,我们就可以给每个小组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讨论,分组探究得出猜想,同时注意提示学生对于所得到的猜想要有事实依据,可以是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说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而其他同学也可以对于其他组的猜想做出评价,对于所不认同的猜想要给出事实依据为由进行反驳。学生分组后,自行讨论探究,经过小组合作,基本上每个小组的都会给出猜想,例如:同一个空瓶子,越往下越难压下去,说明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我们无法浮在海上,却可以漂浮在是死海上,说明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木头在水中漂浮,石头却沉入水底,说明浮力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探究学习,我发现:相对于传统课堂的被动式学习,小班化分组教学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分组学习,以导入学
        良好的信心是成功的开始,培养学生的信心,激励与引导是关键。在小班化分组教学之后,我经常会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预习结果。小班化的预习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运用了导学案。 在《汽化与液化》的这一节课中,我在设计“蒸发的影响因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导学案中运用了三个问题:1.向父母了解衣服是怎么晾晒的?2.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到最快晒干?3.家里是怎么晒稻谷或者是豆类的?对这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学生还是会乐于探究与回答的,当学生的回答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其价值的得到自我得到肯定,这十分有利于初中年龄段学生信心的培养。
        初中的学生在刚接触物理的时候,经常会将数学的解题习惯带到物理来,尤其是计算题。


基础差的学生对计算题更容易带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在刚接触物理的时候,计算题又比较容易失分,如果老师没有及时给与引导,这些学生会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放弃计算题,即使是中考中十分简单的计算题,在对计算题失去信心之后,这类学生也会选择下意识的不写,这是非常可惜的。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小班化分组教学后,有利于教师对演算能力欠佳的学生在课堂及时给与指导与帮助。这样的一节课下来之后,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建立小组互助机制,进行一帮一互助交流学习。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初期,及时给与学生指导与帮助,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分组实验,合作共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学生实验。如果让一个学生单独完成物理实验,除了器材的缺乏外,还要考虑到时间的因素。以滑动摩擦力的影响的实验为例,一个班大约25个学生,我们就需要25套的学生器材,这在教学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很难实现。在课前我自己做过这个实验,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是15分钟,那么对于实验不熟练的学生来说,以以往的教学经验,他们可能就需要2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相当于半节课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是十分不利于课堂的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是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物理实验课上只能干瞪眼。兼顾到这些因素,在小班化化分组实验之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承担一部分任务,在每个小组中都选择出一名实验员、记录员与观察评价员。实验员负责实验操作,记录员负责数据记录,观察评价员负责纠正实验员与数据员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最后由小组长负责汇报实验结果。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实验现象,无法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规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在小班化教学中更不能完完全全的放手给学生,教师更应当适时注意巡视与启发。以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为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每次实验的计算出的电阻值都存在差异,教师就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而不是盲目的取平均值,从而达到小班化分组实验合作的最优效果。
        五、分组教学,互动学习
        小班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的区别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发言少了,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讨论与展示。鉴于小班化人数少的特点,在分组教学之后,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即使是性格内向甚至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也能够利用小班化分组教学所提供的条件,与学生互动,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够上台展示,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动学习。而在如此互动的课堂中,不仅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又能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
        六、分组研学,当堂达标
        我们发现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数形结合,这对画图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以画光的反射为例,在传统课堂中,一个班大约25个学生,要检查每一位同学的画图情况,至少需要15分钟,大约要用到1/3的课时,这样的当堂检查就非常占用上课的时间。在进行小班化分组教学之后,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组长,教师在检查完组长之后,由小组长作为小老师,代替老师当堂检查每个组员的画图情况,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当场指正,所花的时间基本上只需要5分钟,就能学生纠正学生常见的错误如:法线未用虚线、法线上未标注直角符号与光线的方向画反。光路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农村的学生如果没有当场纠正,极有可能将错误延续到作业甚至考试中,这也是非常可惜的。在经过小班化分组之后,我们既可以做到了人人有学,人人会学,又可以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小班化分组教学毫无疑问是一个优质的教学模式,它最终目的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更多具有个性化与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所学到的教学策略,因地制宜的将其运用到小班化教学中,才能让小班化教学真正与高效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改之路也漫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学习进取,不断地丰富提升,大胆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让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一个真正的物理科学传播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