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肖燕平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方面的教学也改变了原有的现状,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教师从教授转向引导,课堂气氛因此变得活跃。但在目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保留以前的教学情况,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进步。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做了详细探讨,旨在解决当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肖燕平    衡阳县岣嵝乡中心小学  421212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方面的教学也改变了原有的现状,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教师从教授转向引导,课堂气氛因此变得活跃。但在目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保留以前的教学情况,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进步。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做了详细探讨,旨在解决当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82-01

        一、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不同常规、多变和反向思考等问题,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可假设用几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从遇到的问题对大脑中储存的资料进行筛选,通过过去和现在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推测、联想和现象,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独创性和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创新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利用发散思维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发展广泛的联想,发展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优化组合解决了许多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用创造性思维来阅读、写作,在日常语言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
        实施新课标之后,教师在使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极有可能一节课下来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部分课程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生字和生词的时候,教师就已经开始让学生进行想象和创新;还有的课堂教学不把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不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些漫无边际的教学方式不以基础知识为依据,根本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提倡使用一些生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倡使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没有对新课标的精神进行深入理解,还没有了解学生的情况,就盲目使用这些教学方式,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不足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极易忽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不能完全的把语文课程定格在语文书本上,语文学科的教学现象必须进行改变,而且还要能够保证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课程就是语文的知识教学课,不能够与其他的课程相提并论,也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要掌握语文学习的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很多小学的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也不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低,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语文内容,更不能很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



        (三)学生缺乏重要的学习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很大情况下经常忽略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会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加上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教学有评估的任务使得教师不能完全的放开教学的空间,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太差,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对于听说练习,往往是一笔带过。这种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生都有着天真的一面,尤其是小学当中,学生处在成长阶段的开始,思维相对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过于简单,对于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很强烈。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年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敢于想象的创新能力。
        (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教学难以进行更近一步的提高,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方式单一、重说教等,这些弊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影响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因此,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有利于适应我国新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网络技术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创设学习情景,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面对问题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往往对于教学效果有着推动的作用。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熟悉,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教材中所蕴含的合理性因素,经过巧妙的设计,创设问题,以此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目的。
        (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创新
        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在于创造。教师不仅要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在课下不断为学生提供能够得到锻炼的新机会。比如让学生在课外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积极地进行总结和记录,将心得体会写到作业当中去,并坚持进行阅读的积累,从而不断的提升写作和阅读能力,这样的情况可以进一步的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广度。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生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8(09):58.
[2]黄琴.浅淡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03):52-53.
[3]常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