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蔡长清
[导读]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指和生命有关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生命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对生命加以爱惜和珍惜,也能够让学生对他人的生命予以尊重,认识到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对生命的真谛更好地进行探索和挖掘。所以,在现阶段,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挖掘学科价值,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蔡长清   平和县文峰学校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指和生命有关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生命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对生命加以爱惜和珍惜,也能够让学生对他人的生命予以尊重,认识到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对生命的真谛更好地进行探索和挖掘。所以,在现阶段,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挖掘学科价值,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56-01

        前言: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且只有一次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很多青少年对于自身生命缺乏保护意识和敬畏意识。如,在新闻上常见一些校园欺凌,暴力现象等等。有效的加强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所以,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更好地展现学科的价值,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利用生命。
        一、展现人文关怀,实施生命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师首先和学生之间就应该产生人文关怀共感。也就是说,在日常和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潜移默化的加强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温暖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无形当中实现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努力的找寻到学生日常经历和生命之间的交叉点,做到去伪存真,让学生可以在一些生动丰富的实践体验当中对生命的珍贵更好的进行感受。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日常中将学生划分成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聆听、分享、借鉴。可以让学生将生活当中的体验、困惑阐述出来,或借助微信、微博、QQ、写信的方式和同学、教师之间实现多时空、多渠道的交流。这样就可以使得彼此之间更好地构建成长中的共同体,有助于让学生对生命价值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加大情景创设,实施生命教育
        情景创设是教育开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当前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在生命教育渗透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借助这样的方式方法,让生命教育的效果变得更好。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珍爱生命,达到最佳的课程教育成效。
        例如,在讲解《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借助现代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乘坐公交的情境。


在此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扮演,比如伤残人士、孕妇、老年人、儿童、普通乘客等等,教师可以起到一个旁白的作用。在情景当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做出举动,有助于学生本身同情心的有效激发。如,在此过程当中,一些乘客会将位置让给更加需要乘坐的顾客,对于这样优秀表现的同学,应该不吝啬于表扬。让学生能够懂得珍爱生命,尊老爱幼等等,让学生的优秀品质得到真正的构建。
        三、基于法律角度,实施生命教育
        珍爱生命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让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更加严肃,教师也可以站在法律角度,让学生在生命意识方面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样就可以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让理想的课程教育效果得到真正的实现。
        例如,在讲解《感受法律尊严》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在课程教学当中为学生引入一些相关的法律。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法律案件,譬如,可以将《今日说法》相关节目引入进来,对一些侵犯他人生命安全的案例进行引入,让学生对案件的经过产生一定的了解。在后续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当中对法庭进行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下来对案件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以及生命是不可侵犯的,引导学生深化认知,可以对事物的生命予以爱护和尊重,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密切联系热点,实施生命教育
        为了让珍爱生命的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一些热点进行联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引起重视,深化学生在课程教学当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生命意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联系疫情这样的社会热点。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先通过大屏幕为学生播放出疫情严重时期下,一线工作人员是如何争分夺秒的救治感染者,和死神抢人的。让学生被其中的紧张和感人的瞬间所触动,让学生潸然泪下,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珍贵。在这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搜集一些有关于疫情背景下抢救生命,珍爱生命,奉献生命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对生命加以爱护。从而真正的让生命教育的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成效。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结合学科的特质,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丰富学科的内涵,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和观念,带动学生本身获取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在此过程当中,主要可以从展现人文关怀、加大情景创设、基于法律角度、密切联系热点等等,让生命教育得以实施,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学芳. 浅谈主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21,(10):49-50.
[2]徐惠. 课改3.0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分层教学实践[J]. 名师在线,2021,(08):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