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林庆玉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林庆玉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因素,受到经济条件因素影响比较突出,学生在阅读的量以及阅读习惯方面都和大城市的教学环境有着很大差距。小学语文学困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师能和实际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以学困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为基础,进行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针对性为学困生提供相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困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林庆玉    安徽省萧县实验小学  2352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因素,受到经济条件因素影响比较突出,学生在阅读的量以及阅读习惯方面都和大城市的教学环境有着很大差距。小学语文学困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师能和实际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以学困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为基础,进行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针对性为学困生提供相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困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64-01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班级内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技巧有所不同,随着整齐划一的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变得参差不齐,本来比较隐蔽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由此,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会面临困境成为“学困生”。阅读是语文能力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不加注意,最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长。因此,解决学困生语文阅读理解上的困难非常重要。在他们脱离困境,追赶上“大部队”之后,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做好全班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该领域进行充分的研究实践很有必要。
        一、信息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告诉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先将一些有趣的教学素材引入到课堂之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导入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本文要学习的主题,激发学习倾向性。
        例如在讲授《江南春》这节课时,本首古诗主要讲的是江南水乡下雨之后的景色,虽然语言比较简短,但是读过这篇古诗的读者都激发起对江南的向往之情,在内心潜移默化地浮现了一幅江南美景。但是古诗文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很多字词句的意思和意境学生很难把握,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并不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和江南美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将江浙一带的江南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被那种山清水秀美景吸引了。教师继续激发学生:大家是否领略过雨后的江南呢?古人也写过很多关于江南的古诗,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字里行间,让人一读就瞬间进入真实情境之中。通过对教师展示的信息化导入情境的观赏,学生看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对江南水乡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对古人如何通过古诗描绘江南美景产生了兴趣。一堂课的导入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这几分钟的时间对教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导入过程可以为学生展示本堂课学习主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够实现高效学习。
        二、帮助学困生建立阅读自信心
        学生自身有着害羞的心理,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性不高,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应对。


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真正的帮助学困生树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学困生阅读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学困生的发展质量水平。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科目,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能从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引导,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针对性的提高学困生阅读的能力,促进学困生在阅读学习当中能够形成快乐阅读的心态,从而才能有助于实现既定阅读教学目标。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学困生阅读学习的特征,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在阅读当中常常会出现念错字以及漏字等问题,课堂中学困生在面对全班同学的注视目光下,显得比较难为情,阅读学习的信心不充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困生产生自卑的学习心理,这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教师要能够针对学困生的这一问题,引导学困生精细化的阅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指出,并鼓励学困生将阅读进行到底,在有了一定的成绩后当着全班学生要积极表扬,帮助学困生在阅读学习中树立起信心。
        三、丰富的阅读活动与反思教学相融合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如果教师采用僵化、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就很容易让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小学生关注的热点、时事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将启发式提问法、分组讨论法、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灵活应用到阅读课上。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观赏《我和我的祖国》《开国大典》等电影的片段,将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相结合,让全体学生共同见证新中国的成立,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下面教师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深入了解毛泽东等伟大的历史人物。关于阅读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之后,重视学生的反思教学。教师在反思教学上,要和学生一起反思,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逐渐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成长。反思教学好坏,决定了教师的阅读活动是否有效,影响着学生能否在阅读上建立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不断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掌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就可以熟练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使阅读课堂摆脱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领域的学困生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学困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与课后的阅读活动之中,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兴趣和信心等多种角度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到,得到更好且更为全面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志强.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20(02):12-13.
[2]何燕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159.
[3]杨齐好.浅析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8(0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