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刘红光
[导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教师的单向讲解去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由此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但是,这种机械阅读、被动听讲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会反过来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思考方式的优化发展,无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必须要改善阅读教学模式,始终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丰富学生的阅读探究经验,以便逐步

刘红光   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教师的单向讲解去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由此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但是,这种机械阅读、被动听讲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会反过来影响小学生阅读习惯、思考方式的优化发展,无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则必须要改善阅读教学模式,始终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丰富学生的阅读探究经验,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32-01

        引言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使其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强化对于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能够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能力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深化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更要将能力的训练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安排,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能力的增强,为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地支持。
        一、创设阅读情境,唤起自主阅读意识
        创设阅读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文本世界中,由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本内涵的重要策略,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阅读感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就如在《桥》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课文内容,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笔者就主动整理了一些关于洪涝灾害爆发的新闻资料,据此导入了阅读课,让学生认真观看了洪水爆发的灾难景象。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浑浊的洪水会直接冲刷土地、高楼,一瞬间便会淹没汽车、损害房屋,许多树木也会因此被拦腰截断,会产生重大的人亡事故、经济损失。这个视频让学生亲眼看到了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而学生也因此产生了恐惧心理,情不自禁地呼喊着:“快跑啊!”据此,笔者告诉学生,一个人在面对如此恐怖的灾害威胁下毅然决然地站出来,疏通人群,保护了村民的生命健康,而这就让学生产生了好奇。接着,笔者就组织学生朗读了《桥》这篇课文,让学生及时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使其带着复杂情感去阅读与老汉、桥有关的故事。
        二、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引导学生认知的发展
        扎实牢固的知识基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实践,获得认知深化和能力增强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对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二则》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帮助其夯实知识基础并获得思想认知的发展,笔者在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会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深层内涵进行探究,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囊萤夜读》这篇文言文中,通过对主人公车胤借助萤火虫的微光进行读书这一事迹的记叙和描写,向读者展现了车胤勤奋刻苦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形成正确地引导与熏陶,使其受到一心向学精神的感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三、创造练习应用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练习与实践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持,使其获得认知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能够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地保障。例如,在《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会通过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获得知识分析与处理能力的增强。例如,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笔者会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引导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设计并制作课文的知识导图,梳理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在锻炼与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加有力地保障。
        四、丰富课外阅读拓展
        为了组织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会整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推荐的课外书目,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去整理多主题、多体裁的课外读物,包括绘本、散文、童话故事、小说、古诗词等多类体裁,目的是要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我国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及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是,在具体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笔者并不要求学生阅读同类型图书,而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便切实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本班有几个心思细腻、感性的学生很喜欢读散文,所以笔者整理了郁达夫、冰心、老舍等多位优秀文学家所创作的短篇散文,让学生反复阅读,使其亲身感受散文所特有的“形散神不散”特点。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喜欢读故事,认为这样可以了解他人的人生经历,让自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笔者就准备了一些小说、童话故事与神话故事等资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阅读,使其能够切实积累有效的课外阅读经验。
        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愈发重视。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就是要从实际教学角度探析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选择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借助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苏炯泉.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浅析[J].读写算,2020(08):62.
[2]樊祖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156.
[3]吴广辉.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国文艺家,2019(12):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