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魏萍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魏萍
[导读] 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目前的教育界提倡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教育。本文以此为基础,回归初中历史课堂,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并给出几点关于将家国情怀教育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应用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和新时期初中学生三观的树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魏萍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  650000
【摘要】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目前的教育界提倡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教育。本文以此为基础,回归初中历史课堂,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并给出几点关于将家国情怀教育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应用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和新时期初中学生三观的树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树立三观;情景教学;结合时事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28-01

        引言:为实现新课程改革中“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目标,本文深入探究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可能性,并对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进行讨论,最终提出几点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方法。该方法的提出对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和初中学生的三观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意识和仁爱之情;其显示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生每天能够接触的外界信息较多,因此不少学生对于民族认同感不足。“家国情怀”这一概念就是政治与人文的结合体,来源于“家国同构。”其内涵包括“忠孝一体”、“民族文化认同”、“集体意识下的国家归属感”。古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纽带,作为政治统治合法性的依据,小到家族群体关系,大到国家治统[1]。由此可知,家国情怀教育不但能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故而教师们应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入家国情怀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在提升学生们民族认同感的同时促进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以此加强我国素质教育建设。
        (二)树立正确三观
        学生的初中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刚刚形成的时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们应当更加重视初中学生们的三观教育。教师们应当对学生们三观的形成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带入家国情怀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们学到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带领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良好品质,该教育方法对于初中学生们三观的树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直观面对历史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带入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与思考,令学生们更加直观的面对历史知识,该种教育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历史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学生们能够通过历史课堂上的家国情怀教育对我国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们在课外进行历史学习。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回归教材体验情感
        初中历史教材史料真实、内容客观,是开展家国情怀教学与培养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原有的教学素材,巧思善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2]。因此,若将家国情怀教育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当回归教材,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及其背后的故事,并且要将其中的感情带入到课堂上来。教师应当以这种爱国情怀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的教育。
        (二)设立情景扮演角色
        把家国情怀落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契合学生情感和认知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情感为桥梁,确立课堂的核心立意;把家国情怀悄然渗透于课堂中,唤起学生对课堂中凝聚的家国情怀的体悟、认同与共鸣[3]。由上述论点可知,设立情景,将学生带入角色这一教学方式效果较好。因此在除回归教材以外,教师还应当活用多媒体设备,以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为学生设立场景,将学生带入到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爱国情怀,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五四运动”一课的讲解时,教师们可以为学生们设立相应的情景,并将学生们带入到当时救亡图存的爱国学生的视角,使其近距离感受历史课程中的家国情怀。
        (三)结合时事带入历史
        将时事带入历史并与家国情怀结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由于初中学生们与当前的时事较为贴近,故而初中生们对于与时事较为相似的历史知识也比较认同,该教育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共鸣。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历史教材中第十三课“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时,教师们可以将香港回归这一知识点与近期的香港暴乱被镇压的新闻相结合,令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何种力量也无法让香港与祖国再次分离。
        结论:为贯彻落实新课标改革政策,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初中历史课堂,提出了几点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如:带领学生回归教材体验其中的情感、设立情景将学生带入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将历史与时事相结合等。由于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故而初中历史教师们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国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年明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0(01):20.
[2]陈丽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43-44
[3]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02):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