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 江文英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江文英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却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明显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要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江文英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小学  3545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却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明显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要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29-01

        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能够逐渐地适应相对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能够用符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去理解一些现实的现象,并且从这些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加有趣的数学学习的活动降低抽象性,或者在直观和抽象之间建立起来联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降低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让他们可以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遵循着科学的规律,主动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让兴趣引领着学生做更多的探究和发展。
        一、培养兴趣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明确的,也被大多数教师所熟知。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没有以兴趣为导向开展教学。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关于兴趣化教学的概念和方向也逐渐进入教师的视线中。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兴趣化课堂,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相伴随而存在的。所以开展兴趣化的教学也必然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也能够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兴趣化的课堂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也是学生坚持长时间专注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采用榜样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小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也能够很好地带动他们内在兴趣的培养。用一些数学家的成功故事给他们树立榜样,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激励,也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介绍数学家的故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他们是怎么取得这些成绩的。一般来说,数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突破和成就,与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钻研密不可分。教师要让学生从这些数学家的身上学到更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从而也能够激励自己在数学的学习中更加专注和投入,用自己的专注和投入发现更多数学世界的奇妙。比如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适时介绍欧几里德的小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几何图形的信心。教师还要让小学生在面对成绩不佳时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要让学生真正地相信努力是有价值的,只有努力,而且努力的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绩。还有,小学数学教师自己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热爱和经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加宝贵的经验。


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以学生身边的同学作为榜样,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经常能够拿到满分,之所以这样优秀,主要还在于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教师要让学生向这些同学学习,变得更加自觉和自律,并付出自己的努力,从而收获更多的成果。所以,总体来看榜样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加强榜样教育,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过程增强课堂趣味
        构建小学数学的兴趣化课堂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在引导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趣,也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一张饼怎么烙?两张饼怎么烙?三张饼又怎么烙?让学生在兴趣中找到解决问题方案。只有实现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来说实现趣味教学主要需要教师从两个方向出发,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教学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较为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来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更是要灵活运用比喻、类比等等修辞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关联,从而让小学生更迅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内容。而学生只有在迅速理解数学内容,没有较多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够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教育中,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的教学,将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无法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为了改变这一点,教师需要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只有这样,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更加生动、有活力,学生才能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进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物体的体积计算方式,探究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带有刻度的方形或者圆柱形容器、尺子、水等,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利用准备的物品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让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小组里积极发言、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来进行测量。有的小组先将容器装入水,测出水的体积,然后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再次进行测量,用测量结果减去水的体积,以此获得最终的结果;有的小组将不规则物体进行分割,分割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然后用尺子测量各个边的长度,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等。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通过自主探究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意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的培养,通过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应对数学的困难挑战,能够在直观和抽象之间建立起来各种丰富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和建构数学的知识,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和情境,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学生更加满意而高效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施红程.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60.
[2]杨辉辉.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想[J].家长,2020(22):93-94.
[3]钱红怡.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