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覃开勇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覃开勇
[导读] 创造开始于问题,只有学生们有了问题,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只有学生们有了思考的动力,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才能找到独立的解决思路。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能够有创造,但是如果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这是我国著名的学者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的首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

覃开勇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乐民镇高山小学  535313
【摘要】创造开始于问题,只有学生们有了问题,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只有学生们有了思考的动力,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才能找到独立的解决思路。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能够有创造,但是如果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这是我国著名的学者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的首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65-01

        引言
        就目前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农村小学的数学学习教学课堂上,由于农村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仍然采用原先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没有认识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被忽视,不利于他们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引导学生重视起数学的问题意识,从教学的课堂实践入手,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教育。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课堂上,从教师的角度上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地关注小学生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没有太多的重视。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合理地把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下,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学生们的数学问题思维被教师限定在基本的预设中,没有真正地驱动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并且由于农村地区一些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就不太高,因此他们无法应用自身所具备的数学知识来掌控整个数学教学的课堂,甚至有些教师无法根本上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存在着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的情况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生受到传统的学习观念的影响,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害怕如果说错了,被同学笑话,或者是被教师嘲笑。因此,学生们往往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不敢向教师提问问题。其次,一些学生除了害怕自己丢面子之外,还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教学的要求,会得到教师的批评,在教师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不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甚至害怕自己提出问题过多之后被同学笑话,不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


最后,由于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里面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此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没有父母家长进行监督,导致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比较差。特别是一些数学学习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开始之前没有进行充足的预习,发现不了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分析
        (一)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剥夺任何一个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小学生大多都怕生、拘谨,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一个让他们觉得较为放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打消学生内心对教师和同学的紧张感,这样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提出内心的疑虑。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即使有错误,教师也要适当地给予嘉奖和鼓励,随后再进行合理的引导。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无关,教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训。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嘉奖和鼓励,有助于营造一种和蔼、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提出疑虑时更加自信。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特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讲课方式、是否具备亲和力、是否温柔、讲课的生动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影响。学生只有在他们自身觉得轻松、和谐、快乐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不然如果内心产生抗拒,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大胆地提出问题,勇敢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二)鼓励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基于旧知识对新知识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性学习,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此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提问意识也会逐渐增强。同时,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接触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可以通过多种事物提出联想性的数学问题,进而有利于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素数和合数”这一节时,笔者在板书课题后向学生提问:“素数和奇数的区别与奇数和素数是否一致,小数当中有素数和合数吗?”让学生独立探究这些问题。随后,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巩固了旧知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渗透数学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改变原先传统单一式的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将来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才智,2020(2).
[2]许清水.小学数学课堂渗透“责任担当”素养的课程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