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与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蒙立
[导读] 寻找当下小学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己的角度,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探寻创新方式。首先需要从态度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对德育教育需要系统化的进行,相关教师需要进行系统化学习;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德育课堂安排;德育教育的方式单一,需引进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蒙立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二小学  553300
【摘要】寻找当下小学德育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己的角度,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探寻创新方式。首先需要从态度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对德育教育需要系统化的进行,相关教师需要进行系统化学习;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德育课堂安排;德育教育的方式单一,需引进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字】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探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58-01

        引言: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五千年历史形成了我国国民的传统美德,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专门开设德育课。在小学期间,学生正处于一个叛逆期,再加上因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知识认知上的不完善,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基础的认知,需要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指明正确的方向,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成长学习。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背景
        社会的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教育的发展,许多小学生的日常科目得到了重视,其中德育课受到社会各界的注视。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中‘德’为首位,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也是正式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的开端,是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打下关键基础的时期。但学生在小学期间,并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再加上当代长辈无条件的溺爱,长此以往,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所以小学的道德教育必须及时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良好的礼仪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交往习惯。
        在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的学校,不能仅仅依赖德育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还需要其他各科老师共同配合,但老师之间配合程度缺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不能很好的配和。除了在德育教师上课时进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具体实施处,学习生活细节中,都需要其他科老师积极参与、配合。同时也会存在学校老师对于专业的德育教育课程没有足够学习的问题,每一位老师对德育教育的知识储备存在多少不一的情况,因此在配合德育教师的时候,容易存在偏差,专业性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时长达六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学校能够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德育学习档案,德育教育需要经历长期、所有事物共同作用,同时也存在因为德育教师较少,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样,教师资源充足,德育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以及分析学生状况,功在平时,这样就会使得德育教师的教育过程往往是随机的,不成体系的。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小学生的心理日益成熟,不能再用之前传统的思维去教育学生,需要变革,妥善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关心学生德育教育的状态,让德育教育更适合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断推陈出新。
        在德育教育课堂中存在教导方式单一的问题,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出现德育方面的问题,将其私下叫学生到办公室谈心,就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但其实,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往往并不能敞开心扉,德育教育是双向,这种谈话是单向,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缺乏对学生的同理心。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对应政策和改革创新
        2.1将德育教育工作系统化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德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其他老师必须积极配合,提高所有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德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其他老师除了自己所带科目内容之外,也必须将一部分精力放置在配合德育教师教育学生中。专业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在提高德育成绩的同时其他科目成绩也会有所提升。除了教师配合需要系统化,在具体教学中也需要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对不同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将整体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实现小目标,建立信心,目标规划能以学生六年之后为目标完成时期,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成长。
        2.2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师
        小学生基本属于两点一线生活,除了学校之外,在家的时间也占很大比例,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家长要起到积极作用,完成辅助老师的任务,和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学校老师,老师需要整个学校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综合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可以更加客观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疏导学生情绪等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通过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当发现学生一些不良习惯之后要及时指正,避免家长溺爱、教师不查等问题出现,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行为,明白是非观念。教师举办德育教育活动需要家长参与时,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将德育教育带入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2.3提升教师德育教育水平
        德育教师除去日常工作外,还需要不断学习德育教育,需要系统的学习,自我提升,根据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学习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对应的教育方式,以便能够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不同心理辅导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平时教学中,可通过案例结合实际学习生活会有哪些情况,让德育教育简单容易理解,让学生容易接受德育教育,重视自己相关方面的问题。
        2.4扩展德育教育的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课堂仅仅重视课堂内容,没有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从最简单的身边小事开始,如可以让学生们相互监督是否有人乱扔垃圾,对举报者并收拾垃圾者进行表扬,对乱扔垃圾的学生进行教育,尽量不要批评。定期举办德育教育演讲,由学生自己写演讲稿,阐述自己对德育教育的感悟等方式。
        结束语:时代变化,教育方式也需要变化,针对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如师资力量、教育围等问题,提出多种应对策略,通过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以学生需要为本,系统学习专业的德育教育知识;同时家长需要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家长积极配合;针对当下德育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设计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正确看待德育教育,积极配合学习。
参考文献:
[1]潘含笑. 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创新途径探析[J]. 新课程导学, 2016(S2).
[2]陈琳, 马峰. 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与探讨[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