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时代教育精神,探索偏远农村地区“家校共育”新形式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蓝雪林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仅是依靠学校方面对于教学工作的研究,无法使学生全面提升自己,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极大的鼓励,所以家校共育成为了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新的时代下家校共育需要用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地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蓝雪林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实验中学  广西  来宾  546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仅是依靠学校方面对于教学工作的研究,无法使学生全面提升自己,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极大的鼓励,所以家校共育成为了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新的时代下家校共育需要用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地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学校;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51-01

        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家校共育的主要形式来源于家访、学生会和线上平台沟通,这样的形势下也大多由教师为主导地位,帮助家长督促学生的课后时间,对于学生的成绩较为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在家庭中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下,教育工作需要做的远不止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帮助学生拥有全面的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帮助他们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一、新时代下家校共育的目标
        在新时代下,社会赋予了教育更新的含义,学生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所以他们在社会中所需要的能力将会变得更加全面,除了对于文化科学的知识传授之外,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于社会生活有了简单的认知,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去应付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其实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较为片面,再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更容易接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校园教育无法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全面的教学,在家庭的环境中更容易健全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成为品质优异,有正确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人,而在偏远农村这一环境中很多家长并不具备教育学生的能力,此时就需要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去解决一系列问题[1]。
        其次是对学生各项生活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脱离了依靠苦力劳动的生活状态,即便是在乡村务农都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正所谓技多不压身,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提升各项技能与能力。校园工作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不足,帮助学生提升各项技能与能力的教育工作无法大力开展,所以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各种积极的习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一些良好的习惯能使他们受用终生。家校共育的方式,则能够从多个角度督促学生们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偏远农村地区家校共育的新形式
        (一)构建完善的家长培训体系
        在偏远农村地区家校共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家长的教育水平有限。无论是在任何地区,家长并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伴随着初中生成长的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面对学生的成长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在我的班级中,有很多学生回到家中都会沉迷于手机游戏,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家长不会与学生沟通,他们采取强迫的方式限制学生使用手机,而初中生正处于生长的叛逆期,强迫的方式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效果。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去使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此时就需要校方构建较为完善的家长培训体系,帮助家长解决一系列生活中遇到的教育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共育[2]。
        (二)依靠网络平台建立良好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好的沟通方式。农村学校不同于城镇学校,所有的学生都采取走读制,在放学后便回到家庭中,所以学生的课后管理便交给了家庭中,而在实际的家庭管理过程中,家长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网络信息平台的出现使得家长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向教师咨询,而教师也可以及时地给予反馈,帮助家长在家校共育中有更多地参与。例如微信QQ等平台都可以成为家校沟通的最好平台,在学生离校时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沟通,这样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家长也可以及时地向教师咨询与家庭教育有关的问题。
        (三)通过乡村活动拉近家校关系
        家长和学校在教育方面既存在着合作解决学生成长教育的问题,有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矛盾,这些由于实际情况所导致的小矛盾,会对家校共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乡村活动来拉近家校之间的关系。乡村的教育环境不同于城市教育,各种各样的乡村活动能够很好地召集全村人参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拉近学校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使家长能够对学校的教育足够信任,从而使家校共育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样活动的形式也是家校共育在乡村学校中极好的一种方式,更容易使家长、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共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新时代下家校共育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在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完善的家长培训体系、网络信息平台和乡村活动来拉近家校关系,实现家校共育。
参考文献:
[1] 杨清树. 践行新时代教育精神,探索"家校共育"新形式[J]. 安徽教育科研, 2018(7).
[2] 梁惠娇. 生活教育理论下新时代农村家校共育的有效模式探索[J]. 少男少女, 2020, 000(009):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