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王玉梅
[导读] 21世纪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而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初中音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立足于实际,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今后高素质方向发展夯实基础。本文主要分析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王玉梅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思源实验学校  442500
【摘要】21世纪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而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初中音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立足于实际,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今后高素质方向发展夯实基础。本文主要分析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初中音乐;素质教育;高效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5-170-01

        引言
        中学音乐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该阶段,教育者应秉承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主动践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音乐教育和考核中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让学生在更为开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高效能的发展,全方位的进步。
        一、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高度重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音乐不是必考科目,因此没有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很多学校还压缩音乐课程的学习时间,为其它主科让步。因此学生有很少的时间来学习音乐,仅仅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理解音乐知识。还有一些学校受教学条件的制约,不能将全面的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不仅违背了设立音乐课的初衷,而且还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设备陈旧
        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由于不重视音乐学科,以及学校自身条件较差,不能建设有效的音乐课堂,使学生无法学习正规的音乐知识,音乐意识不强,音乐能力不足。另外,由于教学设备陈旧、老化、短缺,中学音乐课程难以正常开展,音乐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满足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也不能具备与时俱进的音乐素养,这些客观因素都导致学生无法提升自身音乐能力,使初中音乐学科形同虚设。
        二、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相关建议
        (一)重视音乐教育,创设具体的音乐情境
        首先,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地位高度重视。为了保障课时,制定科学的教学进度,并且其他任课老师不能将音乐课的时间随意占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音乐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应通过语言、音乐等手段的运用,对生动形象的音乐情境进行创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能够对相关音乐教学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


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进行培养。例如,在《红旗颂》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故事、图片应用等方式,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作品表现中,乐器音色、力度、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的作用,并对乐曲的宏伟气势更深的感受,仿佛回到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当中。在音乐情境当中,加强情感体验和碰撞,感受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二)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融入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开拓音乐视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活动实事求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取得良好成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创新教学形式重要体现。在课前,教师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搜集和整理课上需要运用的音乐素材,并做好设备调试工作,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在课上,教师结合课前准备的内容以及音乐教学任务,选择适宜学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掌握音乐知识、有效提高音乐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音乐情境,并有效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作用,帮助学生锻炼音乐能力,增强音乐意识。在课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传输和存储功能,将课堂教学过程通过编辑,制作成微课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另外,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也是创设高效音乐课堂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高涨、内容更多元,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熏陶艺术情怀,营造活跃氛围
        若想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应当适度地给予学生一些权力,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让他们拥有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心的主体性共鸣,让学生获得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让音乐教学效果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因此,音乐教师以此为基点,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教师也要发挥自身教学辅助者与指引者的角色作用,及时对学生做出点拨或指正,促使其学习有效性得到提高。例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教师可组建多个音乐小组,让其欣赏乐曲,感受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曲风和作者思想情感,了解到这首曲子歌唱了纤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接着,教师提出“欣赏完这支曲子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等问题,然后指引各组聆听该歌曲并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可让各组依次阐述答案,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与点评,以此来构建相互分享、相互学习以及共同提升的课堂环境,开阔学生的文化及艺术视野,让他们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主题,逐步扩充他们的音乐知识储备,为课堂注入更多积极性和趣味性因素。
        结束语
        总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音乐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意识,提升音乐能力,进而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顺刚.以“融通”的方式贯穿初中生音乐学习[J].江西教育,2019(33)
[2]杜承玲.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