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岑柳芝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岑柳芝
[导读] 幼儿处于生命的萌芽阶段,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保证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是积极的、积极的。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岑柳芝   河池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幼儿处于生命的萌芽阶段,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保证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是积极的、积极的。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06-01

        幼儿期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儿童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一直是幼儿教师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过程中提高,一直是探索的重点。许多院校引入游戏教学模式,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现阶段游戏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当前幼儿游戏教育的不足
        (一)游戏模式单一
        游戏教学虽然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单一的游戏模式,孩子很容易对游戏内容产生厌倦。从长远来看,孩子们对游戏模式非常熟悉,这会导致孩子对教师的游戏模式教学不感兴趣,教师也会面临孩子对教学过程没有反应的尴尬局面。游戏教学本身并没有错,对于现在的适龄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但目前的游戏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多为刻板印象,很难让孩子对同一个游戏产生长久的兴趣。
        (二)游戏的教育性不足
        较多教学单位对游戏并不了解,他们认为游戏只是营造了课堂气氛,使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课堂的要求,不仅耽误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且使后面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紧凑,孩子难以理解,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儿童年龄普遍偏低,身体发育不全,他们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无论是知识还是身体都在快速发展和提高。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模式,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成长,为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锻炼孩子的体质,只有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一切都处于萌芽阶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儿童的世界观、世界认知都是模糊的。在一些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游戏中的情境和规则学习一些社会现象和交际技巧,培养孩子的礼貌和会话能力,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现阶段,由于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家长往往更注重孩子的表现或身体健康,对孩子心理方面的研究很少,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在游戏模式中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选择和观念,通过游戏模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孩子有直观的感觉,培养孩子的礼貌、谦虚、进退,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三)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在游戏模式下,孩子们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需要融入游戏模式,每一场游戏都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与其他孩子互动,然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技巧。在游戏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游戏目的或完成游戏,老师还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遵循游戏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让孩子的情商或体质得到良好的锻炼。
        三、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科学地设立游戏内容
        在游戏教育中,面对游戏往往与课堂目标无关或相对较少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合理选择游戏,通过游戏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如果没有合适的游戏,老师可以考虑组织孩子们做新游戏。教师要把握好课程目标,灵活运用于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成长和思维的拓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游戏的乐趣,让孩子对游戏感兴趣,并按照当前学龄课程目标设计游戏。这不仅符合学龄标准,而且提高了孩子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同时,也让孩子们对课堂更有兴趣,让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二)重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
        游戏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儿童,使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因此游戏应该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满足游戏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课程,游戏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不能太深奥。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一步步提高。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但也不能因为游戏太难而对游戏缺乏兴趣。
        (三)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孩子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是孩子的指路明灯。教师要规范孩子的行为,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是不允许玩的。当孩子们自己玩的时候,老师应该时刻密切关注游戏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游戏的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思维是积极的、积极向上的。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完美,在游戏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或造成极端行为;有些孩子在完成一些任务时,往往会因为完成不了任务而发泄或哭泣。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所以老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帮助孩子积极引导。
        (四)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教学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引导幼儿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很容易过于兴奋,因此也会更倾向于情绪化,一旦情绪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幼儿就很容易乱跑、乱撞。这个阶段的幼儿是很脆弱的,他们很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对于游戏的环境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规范保障,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会受伤,不会因为游戏内容而产生摩擦和冲突。教师通过这些方面来改善游戏环境,既能让游戏在安全合理的控制下合理开展,又能让幼儿学到了知识、玩得开心,同时还安全。
        四、结语
        儿童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儿童的向导和灯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的思维观念,使他们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因此,合理规范游戏教学,可以发挥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巨大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蓓蓓.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方法思考[J].家长,2019,(36) :89.
[2]曾辉.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措施分析[J].情感读本,2017,(27):24.
[3]袁霞.浅谈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