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下   作者:蒋文熙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数学解题规律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体系完善程度的有力体现。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多种方式来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还有助于学生掌握现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为未来更高更复杂的数

蒋文熙     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  214252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数学解题规律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体系完善程度的有力体现。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多种方式来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还有助于学生掌握现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为未来更高更复杂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3-002-0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视就是重视小学生数学整体能力的提升。更多的老师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教学举措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但是这方面的教学成效并不是尽如人意的,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很多老师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只是从表面入手,过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方法选择上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等,对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是否具有完备性关注不够。这些似乎看起来跟解题能力无有关系的因素却决定着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1]。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了有效地探讨。
        一、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师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情。在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上,老师很少去关注对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正是因为对这方面的关注度不高,使得很多老师在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上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不到相应的开发和释放,这样老师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进入到一个困境。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就会比较高。学生在面对实际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将使得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起来,这样就能在数学知识学习上实现融会贯通。在学习兴趣不足的状态下,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容易出现惰性。如果学生遇到难度系数比较高的试题,思维状态就容易出现停滞,这样反而不助于学生对数学试题的逻辑关系实施进一步的分析和理清。
        在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良好的开发,学生在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之下将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体验,更好地享受数学解题的过程,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实现对解题经验的积累,帮助学生树立和巩固解题的信心,这样就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将充分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能。
        二、将有助于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从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角度来说,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就高度重视,但是真正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通常老师认为,解题能力就等同于学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与成绩相挂钩的教学过程一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最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老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数学解题的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些都需要学生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完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主动性,这样才能将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调动起来。


在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中打造适当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对数学试题的解读,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对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信心,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这样将减少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实现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解题技巧的掌握,主要还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试题的应变能力和试题的剖析能力,这些都得依靠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所以,在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大力气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善于分析和积极总结,具有大胆判断的思维习惯,学生将面对日益灵活多变的试题之时能够看透复杂的逻辑关系,抛弃干扰条件,准确快速地找出数学试题的核心,有效理解数学试题所要考察的具体知识[ ]。
        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锻炼。从老师的视角来说,老师要坚信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上的积极作用,善于引导学生具有良好总结和准确发现的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在对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将更加关注对全面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来实施学习,不断有效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解题能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关键性的品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之下,学生将很快地发现试题中所隐藏的条件,理解数学试题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高低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施培养,就能将数学试题中抽象性逻辑关系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内在连线,学生就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构成体系。伴随着数学数学逻辑能力的提升,学生将更加容易地找出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互相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更加自如。
        五、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也是一种有效方法。不仅使得学生的生活阅历更加丰富,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解决生活类数学应用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小学生在解答有关数学单位类试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一些错误性的选择,这跟学生缺乏生活常识有关。例如,学生所要回答的题目,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 )、一个笔的重量是10( )、小学生的体重是40( ),小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就容易将单位统一填写成“千克”,这是因为在生活中学生对自己的体重相对比较了解,但是对苹果和笔的重量没有什么概念,学生就容易都统一选择成千克这一单位。小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弱化,很难对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千克作出否定。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体验,在对这类题目进行解答的时候,老师可以现场演示,拿出称对苹果和笔进行称重,学生就会明白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一个笔的重量是10克。
        六、结论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取有效举措来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度得到提升,这样通过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数学试题进行分析,更好地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实现对数学问题的解答。
参考文献
[1]卞朝阳.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12 (7) :34-35.
[2]庞官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