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作文教学 黄露明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黄露明
[导读] 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在以各种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这些方式或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

四川省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学校  黄露明  618100

摘要: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在以各种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这些方式或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  奠   引 导  真   评  心
        如何让学生能写出作文,写好作文,写美作文呢?我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点滴。
        一、积累“奠”基础
        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为阅读是吸收,积累是储存,写作是倾吐,我们都知道学生要写好作文,头脑中应该有大量的语言储备:“没有三千兵马,怎么打仗”,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学生怎能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呢?如何积累呢:我认为,教师的有意识让学生去积累,去学会积累很关键。学生不但要用笔记,还要用脑记,必要时可以当作学生的一项课余作业。为了积累大量的词语和好词佳句,首先:从所学的课文中积累。语文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里面储备了丰富的资源,每学一课,我就会让学生至少积累10个自己喜欢的词语,3-5句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与大家交流,交流对理解的理解和看法,鼓励能背诵的学生。其次,课外积累,张志公吕淑湘老先生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百分之三十得益于课内,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每位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个“拾零”本,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作文片断摘抄在上面,每周交流,每周都有固定一节课时间的读书课,学生可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阅读课上阅读或交换阅读,读书课结束前5-10分钟,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积累情况和阅读心得。从三年级开始,每周布置学生必须读两篇以上的文章。学生读多了,看多了,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不畏惧作文。同时,也为写好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景“引”作文
        大凡学生亲身体验,亲自所闻所见题材的作文。学生写来轻松愉快,习作的质量也较高,如一次《记童年的趣事》的习作,学生大多写钓鱼,钓龙虾,丢沙包,捉迷藏之类的题材,我把过去冗长的习作指导过程变为学生亲身的体验过程,在课堂上创设了真实而又可信可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左手写字,在学生左手写字时,我不断“为难”学生,刺激学生,同时又引导学生细心体验,观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同学这样写道“教师不紧不慢在黑板上写了‘用左手写字’几个大字,同学们个个叫苦连天,哭丧着脸,我呢,嘴巴立刻变成了‘0’字形。”有的同学又那样写道:“右手下岗,左手取得握笔权,小小的一支笔像金箍棒那样沉重,写出的字东倒西歪……”看,由于创设了情境,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文字,因为是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



        三、简约“导”作文
        有的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上总喜欢把习作的范围和方向框定在个人的理解的层面上,不惜拔高要求,进行过细,过深,过难的指导,习作前又是讲要求,又是讲题材,范文念了一篇又一篇,殊不知,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不知不觉地限制了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导致学生习作时戴着镣铐跳舞,,由于没有营造出一个宽松的他作氛围,学生也只能按老师的意志勉强“挤”了点文字,但习作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严重缺“钙”。要用开放而简约的审题去契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不再为迎合别人的口味,违心地去说假话,空话,套话,确实做到“我口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效果非同一般。
        四、用“真”写作文
        习作的价值在于生活的真实,发现生活的本色。当学生在与习作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时,就会有效地驱动内部言语机制,生成语言,调动头脑中的言语库存和语感图式,就能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文。“言为心声”,学生写出的作文从心里自然流露的习作,就会生动,充满童心,真心,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流之不尽。教师通过激趣,启发,引导,点化,去引发学生的生活资源,发出令人感动的生活场景,一个故事,一场纠纷,一段文章,一处美景,一张照片,一则广告……都是生活的真实,把生活中的真实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习作中的真实,“编”出的作文,外表华美,犹如虚假的塑料花艳是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
        儿童内心深处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想想到的,我们习作时,其实应该多听听儿童真实的声音,让童心“真”话。爸爸养了一缸金鱼,我常看着金鱼发呆,其实,我好想变成一条金鱼,因为变成了金鱼就不用上学,不用做作业,更不用考试,也不用听老师,爸爸妈妈的唠叨……这是学生心灵的自然流露,那样纯真,质朴。很多时候,学生的习作都是按老师的意识,按老师设计的线路走,其实,我们很少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挖掘,去看孩子真实的想法究竟是什么。
        五、激励“评”作文
        学生的习作一旦完成,教师应及时批阅,及时发现选材新颖,立意深远的习作,加以肯定,及时鼓励,善于发现普通作文中的亮点,一句话,一个片断给予鼓励,第斯多德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习作一完成,在学生眼里,都认为是成功的,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及时的鼓励对于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至关重要,每次作文讲评,我选择的优秀习作的比例都较大,不太优秀的习作也在比例,目的很简单,即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自己念自己的作文,教师及时点拨评论,学生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同学的赞扬声中得到力量,从而激发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把写作文当作一件乐事,当作一件趣事,习作也会越写越好。评改后,教师应有一段评语,习作的评语,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放飞心灵的草坪,因此,评论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而不是一种权威的命令式的评语。
        六、用“心”教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教作文是件常事,但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作文,写好作文呢?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心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在哪里,所以,如果你正在欣赏一朵,那朵花就是你世界的主题如果你正在阅读一本书,那么你的世界的主题就是那本书。”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你的心在如何教作文上,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优美的作文上,那么“如何教好作文”就是你的主题,当学生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文时,你也会觉得快乐,作为教师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