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陈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陈颖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拉近文化与语言的距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义乌市佛堂小学 陈颖

摘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科,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渗透传统文化,拉近文化与语言的距离,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根和灵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化的复兴。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语文教学或者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理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为此,本文中笔者正是由此出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践及思考,分别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实施建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传统文化概念论述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不同民族由于其发展经历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也不尽相同。中华传统文化,便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多样的文化内容,其中以儒家、佛家、道家这三种思想学说为主导并且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价值。另外,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四个特点,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而闪耀着巨大的精神光芒。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化主要思想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变得极为丰富,逐渐延续至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建议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由于学科背景的影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只能集中于字词句篇的解读中,而这种肢解式的解读更多体现的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更应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尤其在面对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时,若采用这种功利的做法,则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也难以挖掘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为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积极地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诵读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以古诗词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品味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并自觉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向于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以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正因如此语文教师忽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再加上很多教师潜意识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书籍或参与实践活动了解,无须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即使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倾向于单向讲解,学生未深入理解,对学生心灵和情感启发更不知从何谈起。对此,语文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解读作者写作背景;如果想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中涵盖的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让学生深入解析阅读文本表达含义和传递的中心思想。通常作者在写作时会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并发出自我感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讲解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之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阅读文本当中,打破时空界限和作者交流,最重要充分理解作者传递思想感情。
        (三)创新教学手段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之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赋予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图片、声音、文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在多媒体教学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感受文化的魅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尝试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生命力。
       (四)注重学习积累,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可急功近利,而应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不断地进行融入,让小学生在日积月累的不断熏陶中逐步地认识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如我们可从孩童熟知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开始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逐步过渡至《声律启蒙》乃至《论语》《大学》等,当然诸如唐诗宋词中的经典篇章更是孩子们应该了解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凝聚大量文化与历史精华,因而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教育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不单单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中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千年凝聚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为学生渗透的最佳内容,尤其传统文化中涵盖如积极进取和谦让等优秀品德,因而在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中渗透无疑为整个教学增添活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优秀品质和语文知识内涵,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扬.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1):66.
[2]朱宁.刍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1):84-85.
[3]马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