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胡丹虹
[导读] 所谓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以课内阅读文本的某特征为纽带,延伸、拓展课外的阅读文本,以弥补语文教材文本数量少、题材狭窄等不足,进而起到拓展学生阅读面的作用。但是,课内外阅读衔接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义乌市江东第一小学 胡丹虹

摘要:所谓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以课内阅读文本的某特征为纽带,延伸、拓展课外的阅读文本,以弥补语文教材文本数量少、题材狭窄等不足,进而起到拓展学生阅读面的作用。但是,课内外阅读衔接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指的是让学生可以通过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方法来阅读课外的文章或者书籍,提高阅读的效果,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课内外阅读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教学机制。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连接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学习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增加小学生知识量的过程,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可以不断地扩大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量。第二,有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小学语文教师在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第三,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连接,可以不断地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确保小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作者衔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在学习《猫》和《母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点,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类似,都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且在描写动物时,惯于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动物的神态、动作甚至心理活动,使得动物形象活灵活现。然后,教师可以引出问题:“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为什么如此相像?”由学生主动引出两篇文章出自同一人之手,即老舍。这时,教师可以继续设疑引导:“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有趣的文字?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以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老舍的兴趣。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电子课件介绍老舍,包括他的原名、笔名、出身、主要人生经历以及人物趣事等,然后给学生推荐老舍的散文、话剧和小说作品,比如:《小动物们》《兔儿爷》《骆驼祥子》《茶馆》等,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老舍作品的语言特点。通过作者的衔接,可以使学生顺利过渡到课外阅读的拓展阶段,并使学生对一些知名作家产生一定的了解。
        (二)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阅读资源的挖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作为依托和线索,找到和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宽其知识面,深入了解文本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


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示儿》《题临安邸》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靖康之变”带给国家和老百姓的苦难和屈辱历史,了解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寻欢作乐的生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更深刻感受到诗人陆游的迫切希望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感受到诗人林升的愤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忧虑的爱国之情。课内和课外阅读衔接,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
        (三)营造阅读环境,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博大精深的宝库,包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词句、细腻的情感等。学生只有多读书,主动通过课外阅读来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拓展知识面,升华情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去阅读,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如何选择书籍,帮助学生在书籍中找到快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鼓励学生主动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学生沉下心去阅读的专注能力。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他们对于书籍的选择能力有限,而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十分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书籍的选择和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和讲述各自的阅读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介绍有效扩大知识视野。而发言的学生会给大家以激励,从而带动所有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优化阅读环境,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
        (四)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完善
        以往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教材中的课文资源为教学基础,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都是一些优美的经典文章,但是一般篇幅都比较短,很难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重点强调。为了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满足小学生的阅读诉求,教师应该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地连接,以此促使小学生将课内阅读教学中掌握的阅读技巧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从而逐渐地将其内化成为属于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完善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了解,包括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等,以此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这样更加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完成课外阅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内外阅读衔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内心诉求和发展需求,找到合适的衔接点,为学生搭建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得到愉快的阅读体验,同时得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孟令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10-211.
[2]马晓珲.探究有效结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80.
[3]陈亚忠.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课外语文,2020(24):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