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创编作品在班级合唱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何丽芳
[导读] 音乐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视度明显提高。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合唱练习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以及协作能力。

南昌航空大学 何丽芳

摘要:音乐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视度明显提高。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合唱练习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以及协作能力。但目前部分音乐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从而导致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率较低,所以,在合唱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加强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此,本文章对本土音乐创编作品在班级合唱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本土音乐;创编作品;合唱;应用
        引言
        作为集体表演艺术形式,合唱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在合唱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合唱课程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改善合唱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更有效的改革思路,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音乐人才。
        一、大学合唱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合唱专业性强,对学生知识理论、实践、审美等综合性要求更高。但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合唱重视不足,缺乏正确认识。合唱是“合唱”与“”紧密衔接的两个学科知识,两者共同构成“合唱”教学任务。但很多教师并未深刻认识合唱的专业性、综合性,只是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合唱”对“”的重要作用。另外,一些教师将声乐、器乐、舞蹈等课程作为重要专业课,而对合唱重视不足,在课时上缺乏保障,降低了合唱学科教学质量。二是教学方法不合理,学生被动学习。合唱课程教学,要强调以生为本,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但很多时候,枯燥的教法,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能的发展。三是对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畅,学生陷入“纸上谈兵”。合唱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从合唱知识的学习,理论的领会,都要联系具体的实践,促进学以致用。但很多大学,合唱教学停留于知识理论的讲授上,观念滞后,内容陈旧,忽视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能力。
        二、本土音乐创编作品在班级合唱中的应用
        (一)提升学生对学习合唱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想要提高学生对合唱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合唱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学音乐教师要想合唱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就要对学生的合唱兴趣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首先,大学音乐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适当鼓励并予以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以及合唱的喜爱程度,并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也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合唱的鉴赏水平。


与独唱歌曲相比较,合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复杂,所以学生想要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先对学生的歌曲鉴赏水平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播放同一首歌的独唱以及合唱版本,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合唱歌曲的优美旋律。
        (二)多声部视唱训练中现代阿卡贝拉的运用
        在合唱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声部集成化表演的方式,通过对合唱队统一的引导,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教师可以指派一名学生在特定声部中进行演唱,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辅助演唱,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表演录入设备中,并在课堂上进行投放,并对整体的表演与演唱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其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反思自己在演唱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演唱效果;也可以将学生分为打击节奏和负责视唱的两个小组,同时对该演唱形式进行录制,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两种演唱形式的不同和特点,检查是否存在出入和相似的地方,通过了解自己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的调整学生训练力度,在进行多声部视唱训练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原有演唱形式的锻炼,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各种演唱形式的熟练度,使其更好的达成合唱教学任务与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相同节奏不同的演唱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升个人视唱能力与和声技巧,重视学生乐感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普通高校合唱教学中发挥现代阿卡贝拉的实践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合唱指挥的教学内容
        大学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单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应保持基本一致,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音乐技术的音乐艺术教育、音乐艺术表演、音乐制作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合唱指挥教学必须集中精力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上。学生不仅可以演唱合唱作品,还可以排练合唱作品。教师在指导合唱实践时,要调整好指挥、合唱、综合训练之间的关系,要循序渐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完成,最终实现完整的合唱实践。合唱练习不应受曲目难度和声部的限制,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现场反应能力和作品排练能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或排练中,必须严格按照作品的本意,教学重点需放在乐谱分析和音乐感觉培养方面,教师需耐心地引导学生从基础的合唱理论学习开始,从而掌握合唱作品的分析及排练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学合唱与指挥教学课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面对着非常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对于学校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大学教师应该牢牢地结合课程改革的相关标准以及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我国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正面影响,满足社会对音乐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一丰,刘天华.高校本土音乐课程的文化和审美价值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6):52-56.
[2]柴伦党.高校音乐教学中本土音乐元素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2020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卷四)[C].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2020:2.
[3]方新佩.基于本土音乐素材的歌曲写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艺术家,2020(11):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