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孙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孙娟
[导读]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足,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较为浅薄,在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德育教育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展开研究。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大张庄镇中心小学    孙娟

摘要: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足,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较为浅薄,在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德育教育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策略
        前言: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学会约束自身的行为,严格的班级的规章制度,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能够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拓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启发,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建。由此可见,对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当前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所占比重较低
        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家长与班主任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目的,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德育教育则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在教育中所占比重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德育教育的发展空间,致使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出现叛逆的行为,产生负面的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当下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埋下较大的隐患。
        (二)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虽然小学是对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涉及的知识难度较低,但就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而言,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给予学生指导,致使德育教育被忽视,教育的时间被大大的挤压,出现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班主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组成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教育机制,且当二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时,将会对学生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未能构成紧密的关系,还产生了较大的矛盾,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对学校问题与家庭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究。首先,就学校教育而言,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家长的工作逐渐繁忙,而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安排也愈发紧凑,家访这一家校沟通的方式逐渐被弱化,最终消失,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流越来越少,在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家校矛盾随之愈演愈烈。其次,就家庭教育而言,虽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家庭只需要负责学生的温饱,从而拒绝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矛盾。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尚未全面,好奇心较重,往往会下意识地学习身边的人和事。因此,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对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特点做出针对性的考量,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通过故事教育法构建极具趣味性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启发,主动学习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雷锋”主题活动,并在活动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对雷锋精神了解多少?”、“你认为雷锋能够被人们认可的原因是什么?”、“你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能够达成对雷锋精神的传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地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使学生所受的德育教育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地发挥有效价值。
       (二)以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为主进行德育激励
        德育的构建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德育教育就是文化知识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为主进行德育激励,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挖掘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得到对学习与生活的新的见解与观点,逐步地成长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实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文化课的学习中,班主任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化知识展开探究,拉近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地构建出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达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的目的。
        (三)妙用促进,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构建出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够带给学生最为积极的影响力,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的思想工作,端正班主任的思想态度,使班主任能够明确新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现代化技术搭建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交流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与成长的情况进行探讨,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方法,促使学生家长能够理解学校的各项策略的实施目的,掌握对学生科学的合理的引导方法,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而实现通过信息技术达到家访的效果,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关系的构建。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举办体育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影响着学生当下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积极地优化德育教育方案,创新德育思想的渗透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胡志刚.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J].才智,2020,(17):197.
[2]张葵青.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文渊(小学版),2019,(8):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