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趣味剪纸校本课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吴思睿
[导读] 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选择开发剪纸方向的校本课程
        吴思睿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选择开发剪纸方向的校本课程,但大部分都是以传统民间剪纸为主,创作方法上也多用临摹、先画稿再剪刻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剪纸兴趣的养成。立足学情,鼓励“脱稿趣剪”、创新“互动趣剪”,在教学方法中多用发现学习法、游戏法等。让学生爱上趣味剪纸课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童真童趣又包含着龙江文化的剪纸作品还可以丰富我国的剪纸艺术,更有助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剪纸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一、小学趣味剪纸校本课程
        本文中的“趣味剪纸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及发展需要自行开发并实施的课程,同时也是对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小学美术学科课程的补充,属于艺术学科范围内的。趣味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国家规定的课纲要,以美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与特点,并结合本地学生生活实际与文化特色开展开的。
        本课程更关注课程的趣味性,摒弃传统的画稿、透稿、临摹等枯燥的剪纸方式,鼓励学生“脱稿趣剪”,并结合时代特征创新了“互动趣剪”的剪纸形式,童真童趣又包含着龙江文化的剪纸校本课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开发智力,建立图像思维。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文化涵养的发展,更有助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小学趣味剪纸校本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一)发现学习法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已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发现学习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论语·述而》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经典论述,这两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解决小学趣味剪纸校本课程中的重难点上,多用发现学习法。例如在剪纸的折剪技法上,怎么折是教学难点,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把折法演示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要进行有指导的发现学习,让学生去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找到方法的,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智慧潜力,学会发现探索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记的更扎实,在趣味剪纸校本课堂中获得兴奋感与自信感。


        (二)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时更加清楚明了。笔者在小学趣味剪纸校本课程中主要运用了微课演示法、课件步骤分解演示法、现场直接演示法、分组演示法、个别演示法等。建议各位老师将直观演示法用在发现学习法之后,先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时间,再用直观演示去辅助教学,让学生们可以达到更有效的剪纸学习,缩小班级同学间的差距,给通过自主探索就找到方法得同学信心,同时也让没有找到方法的同学通过这种直观、清晰的演示掌握方法。
        (三)脱稿创作法
        耿方晓老师也在她的学术论文中提倡脱稿剪纸,她是受郝萱林、王继红两位剪纸艺术家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她的脱稿剪纸方式还是局限在顺序和步骤上,告诉学生先剪什么再剪什么。而本文中的脱稿趣剪法则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情,从简单的剪纸内容入手,借鉴美术学科的图像识读法,先观察,抓住要剪的事物的特征,再把这个特征夸张的表现出来,剪的顺序不做统一要求。比如大象,最大的外形特点是长鼻子大身体粗腿,学生可以夸张的表现长鼻子,向上向下或者卷起来都可以。可以从大象的鼻子开始剪,也可以先剪它大象的身体。笔者认为这样的剪纸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更加有趣也更适合,当然脱稿剪纸的方式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一次就成功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外形轮廓一定要剪大,这样就有修改的机会,另外大一点的外形也更容易添加丰富的镂空花纹。但是在课程实践中还有小部分同学会剪失败,那就鼓励学生再拿出一张纸重新开始,有了上一张的经验,这一张一定会更好。如果再不能那就请完成的同学当小老师来帮忙。脱稿剪纸法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一次就剪成功的喜悦,但可以锻炼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给剪纸课堂添加一些挑战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剪成以后的成就感,更容易保持学习剪纸的热情。
        (四)游戏互动法
        从以往的小学教学经验来看,儿童喜欢游戏。无论这门课程是不是他喜欢的,只一听到“游戏”二字,立马就能吸引他的注意力。笔者在小学趣味剪纸校本课堂中经常和学生们进行游戏互动,效果显著。比如在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脱稿剪纸的方法后,新课讲授前师生一起做一个课前小热身。老师打开计时器,师生一起开始脱稿剪蝴蝶(或是其它外形简单容易表现的图案都可以),看谁剪的最快,公布他的剪纸时间,在班级内和学年内寻找“速度最快的小剪纸艺术家”。这个游戏笔者在两届不同的学生身上进行实践,效果非常好,甚至还有学生在他的语文作文中谈到这件事情。还有一个互动剪纸小游戏,也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在《幸福的小仓鼠》一课中,每个学生都剪了小仓鼠和他们为小仓鼠设计的家居装修和生活用品,他们剪的这些小物件很多都没有粘死,可以拿下来活动。比如一粒剪纸瓜子,可以放在小仓鼠的饭碗中,也可以放在他们为小仓鼠设计的零食柜子里。由于每个同学创作的都不一样,大家都想看看别的小朋友剪了什么,甚至想去“玩一玩”他人的剪纸作品。笔者就让学生们同桌间进行交换互动,还有做的特别有趣的同学可以回到家里录制讲解的视频,老师会在第二节课新授之前分享给大家,时间不够的话他们就把视频传到网上,同学们就能在网上互相看到对方的剪纸作品了。笔者观察到很多学生在这节课结束很久之后还留着这件作品,这也充分的表现了他们对这节剪纸课的喜爱。其实还有很多种游戏法等待老师们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十分奏效。
        三、结语
         笔者所在的小学已经对本文中的剪纸校本课程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践,每学期都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优化,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因为这种不断反思和改进,让剪纸校本课程从传统剪纸学习发展成了今天的趣味剪纸学习,从学生的反馈和剪纸作品的呈现上都体现出了这门课程的进步,但笔者的这份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践去完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