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青
东明县体育运动中心 山东 菏泽 2745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更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较为广泛,在多个科目教学中都有涉及。本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田径教学中,结合田径教学的特点来设置教学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出发来完成教学任务,最终使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得到逐步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田径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强健的体魄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前提条件。离开,步入,学生将学习越来越多的科目,要完成的作业也会越来越多,户外活动时间随之锐减。的体育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宝贵时间。根据现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论型”人才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新教育要培养综合型的新人才,即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位提升的高素质人才,体育的受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现在的每一学科,都有对应的核心素养要求,而体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文化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培养、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体育品德的培养。围绕这五大核心素养,由此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实现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提出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教学活动开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任务的执行者,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教学任务设定要科学合理、指向具体明确。通过任务完成的结果评价和学习过程的总结,修正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自觉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体系。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身心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分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布置各种“小任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短短的体育课堂时间里,教师可以接二连三地发布一些“小任务”,这些“小任务”都是立足于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基础上的,运动量不会出现超负荷的情况。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逐步认识和熟悉各种锻炼身体的项目。教师周期性地在课堂上布置这些“小任务”,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往后不用老师说,也会自觉完成各项体能锻炼任务。课下,当学生想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时,这些课堂上做的各种“小任务”,可以成为他进行体能锻炼的参考项目[1]比如,在体育课上的前十分钟,教师可以这样设定“小任务”:要求体委组织班内的同学先慢跑两圈,两圈过后,再让体委带领大家做准备运动,树立做准备运动的意识。在体育课结束前五分钟,教师要召回自由活动的学生,组织大家进行400米的计时跑,超过1分40秒的同学需要再重新跑一次。每一节课都少不了这三个任务。课下,当学生想进行体能锻炼时,下意识就会想到要先进行热身活动,告诉自己的身体要准备开始运动。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在运动中出现拉伤等意外,顺利完成身体锻炼。每次锻炼结束前,也可通过计时跑等运动模式检验一下自己锻炼的成效。
(二)提高学生学习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教学环境可以强化和塑造学生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中融入体育技能和运动体验,通过一定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切身体验,在活动中合作与创新,这样不但可以体现体育学科的属性,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教学的课程内容几乎都是课前热身,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篮球基本动作。对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想学什么,缺乏关注。体育教师应注重引领体育课堂,并让学生予以良好的协作。“难度”是指知识转移的难度。它与教学中通常所说的“困难”不同。“困难”是教学对象在整个教学中的动态把握。
体育教师对于难度的认识,以及对于难度的掌握,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难度不高驯服不了学生,难度不高显示不了教师水平,这就使教学背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陷入盲目拔高、盲目攀高的怪圈
(三)科学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具体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依旧应用传统具有较高单一性的教学方式,则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无法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科学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更高程度地融入课堂,继而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改进,在具体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必须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任务,对其核心素养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其次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关系的合理构建,在具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充分展现个人价值,确保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团队协作的重要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充分挖掘教学内在价值。最后需要应用多种不同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其预期教学目标能够得到高度实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的乐趣,就是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规定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投球训练,科学应用该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提升学生身心素质水平。
(四)有效任务评价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的。学生对教学任务实施的效果和执行的主动性都应得到教师及时、全面、有效的评价和反馈,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任务执行的正确方法和及时的纠偏帮助。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客观评价的重要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应有效掌握各学习小组任务执行与教学运行时间安排,避免教师忽视对学生任务完成状况的了解,甚至对任务评价环节进行压缩或取消,而导致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流于形式,最终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进一步优化田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可以直接影响田径课程教学的质量,也是增强学生田径运动乐趣和感受田径运动价值的途径之一。鉴于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较大程度的忽视,未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导致学生田径运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均有不足。因此,在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在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田径教学内容作系统的完善和创新,提升教学内容在新时期体育教学中的适应性,以此增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喜爱和需求。
(六)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权
实现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是否具备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是否过硬,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能力要过硬,这样才有能力教育学生,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为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而有些教师担心教学目标完成不了,不敢改变,这时候学校就要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利,在教学方案制订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结束语
田径运动对广大在校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技能、改善体能素质,还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为此,体育教学应重视田径运动的开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积极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田径练习的肯定和激励,增强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自信心,提升学校田径运动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焕,迟海波.任务驱动教学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0):99-100.
[2]仲伟港.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214-215.
[3]石霞.高职田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体育风尚,2018(06):178.
[4]李扬雪.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前掷实心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8.
[5]庞海龙.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7(3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