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娘秀
惠东县黄埠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承接初中的重要阶段,学生除了要熟悉之前所学词汇,还要掌握六年级的新词汇。而六年级的词汇无论是长度还是记忆难度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上升,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单词记忆方法,又或者养成了某些背单词的不良习惯,如“标注土音”等,那么日后的学习势必变得十分费力且低效。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及时授之以渔,及时转变机械枯燥的传统背单词方法。目前,学界关于“如何背单词”这个论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笔者作为一名老师,亦时刻在探索中前进,在使用“分割法”加强六年级学生记忆单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就该论题进行详细剖析。
关键词:六年级;英语单词;识记;分割式
一、背景
词汇量的不断扩充,是英语学习永远绕不过的一个必然过程。总之,运用科学的方法记忆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反观当今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仍存在着不少弊病: 许多老师缺乏正确有效方法的引导,通常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师不授之以渔,学生自然在背单词这件“苦差事”前面露难色,怨声载道。面对此种状况,学界亦提出了不少科学有效的记单词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中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作为英语老师,则必须在掌握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科学的、高效的、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这在六年级这个重要节点,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专门以“分割法”为切入点,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历及相关理论知识,论述如何对单词进行分割,让六年级学生在纷繁杂乱的英语单词面前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如鱼得水。
二、“分割法”的含义与意义
即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将复杂的单词分割为若干个字母或字母组合,从而减轻记忆压力。而在切割的过程中,切割所遵循的标准不一,既可以是学生利用自己已知悉的语言元素或其他熟悉的符号去对整个陌生的单词进行切分,也可以是利用自然拼读和词根词缀等相关知识点,对单词直接进行切分,甚至可以是发挥想象力,将单词的各个部分想象成一个故事。归根结底,所谓“分割法”,便是当一个完整的单词一下子啃下来太难时,尝试着将其切分成较短的、较容易“下咽”的组分,体现化难为易的思想。
三、“分割式英语单词识记法”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一)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
六年级学生接触英语已有数年,因此对于某些特定的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已经系统学习过自然拼读法的学生而言这种认识尤为深刻;对于没有学过的或者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因其接触过的单词也已有一定量,因此必然存在着一些已经了然于胸的字母组合、单词等。因此,遇到长难单词时,不妨引导其“化陌生为熟悉”,即将一个长长的、看上去十分难以“下咽”的单词“肢解”成若干个学生较为“眼熟”的碎片。如单词hamburger,其中的am对于他们来说必然甚是熟悉,因为是十分常见的be动词;bur可联想到burn;而对于er,则更不是陌生的字母组合,因为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不少以er结尾的单词。如此一来,hamburger这一陌生的长单词便可拆解为三个学生相对相对熟悉的短的碎片ham + bur + ger。这种方式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能一定程度化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因为这让他们明白,即使再长的单词,其实也是由简单的部件组装起来的。本方法所倡导的单词切割并无固定的套路,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自身熟悉的符号去“肢解”原单词,从而将陌生的东西转变为熟悉元素的组合,从而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
(二)根据自然拼读法或根据音节进行分割
此方法适合于接触学习过自然拼读法、音节等相关知识且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且尤为适合对于较长单词的记忆。
使用这种方法对单词进行分割时,学生完全基于发音对单词进行切分,而不像方法一那样通过联想、结合学生熟悉的字母组合或单词进行记忆。如对于单词hamburger,根据自然拼读法或音节进行切分为可以这样切:ham + bur + ger,这种切法虽然与方法一一致,但其理念及适用的学生却不尽相同。
(三)依据已有词汇分割。
比如单词postman(邮递员),可分割为post + man,因为post和man都是学生已经司空见惯的常用单词,而且切分出来的post和man都与原单词拼写和发音一致。再如单词sour(酸的),便可切分为字母s+常用单词our(我们的)。因为单词our本身的发音与字母组合o-u-r在单词sour中的发音完全一致,因此记忆起来十分方便:our加s是sour,酸的。
(四)在反复朗读中切分单词
若是一个单词中没有学生熟悉的元素,即使切割了,学生对各碎片依旧很陌生,那么第一二点将不再适用,这时只能使用最原始亦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增强印象和记忆。第一遍先由教师领读单词,领读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切分单词,例如:supermarket,可以读为su-per-mar-ket;紧接着学生进行跟读,在跟读过程中,学生还应继续关注整个单词是如何切割的,如supermarket, s-u su, p-e-r per, m-a-r mar, k-e-t ket,supermarket。这样的朗读过程,既注重了单词的整体,又强调了分割,也强调了各个分割成分组装成的一个大整体。经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不熟悉的元素将变得熟悉,进而记住整个单词,正所谓“不熟没关系,读多几遍就熟了”。
(五) 编故事切割法
以上几点都是基于读音,以下介绍的方法则是基于意义,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一个抽象的、枯燥的单词想象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或者一个故事,以此加强记忆。如单词crocodile,c可看作“吃”,ro可看为“肉”,co则可现象为“cola”,di则与“弟”谐音,le则为“乐”,因此,整个单词可想象为这样一个景象: 鳄鱼喜欢吃肉配可乐,弟弟在一旁看着很乐。该方法将想象力与记单词相结合,可谓一举两得。但是与基于发音的分割法相比,存在着一定缺陷:学生有时虽然能借助故事正确拼写单词,但是却不一定能正确发音。
(六)词根词缀分割法
词根词缀可以看作是单词的“偏旁部首”。其实,通过词根词缀记忆单词这一部分恰巧是我国的英语课堂较为缺失的,因为学生平日里背单词,大都是生硬地“对应”,先记住一个英文单词,再背诵其“对应的”中文意思,这样的记忆方法较为生硬,知道该单词的意思,却不知该单词为什么就是这个意思。而借助词根词缀法,我们可以清晰地明确每个单词的意义是如何演化出来的,从而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如单词dislike(不喜欢),是由dis(否定前缀)和like(喜欢)组成的,因此,在教授此单词时,应该将该原理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学会推此及彼,日后碰到以dis开头的单词,便懂得举一反三,巧妙切分。
又如单词propel,可拆分为pro(向前)和pel(推),因此整合起来整个单词的意思便是“推进”。因此,学生若能在小学阶段便掌握一定量的词根词缀,知晓其具体含义,那么对未来阶段的单词学习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此法将单词分割至“偏旁部首”层面。在未来,即使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单词,亦能通过其“偏旁部首”猜测出其含义。
四、 结语
上文所列分割法的各种用法,各有优点,各有弱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面对不同底子的学生,应引导其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单词。如第一点,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完全可以采用根据音节切分的方法或者自然拼读的方法去记忆,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则需要从另一个角度为其阐明道理。因此,作为老师,应当时刻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切割法”。
参考文献:
[1] 吕艳翠. 农村小学英语词汇识记教学策略探析[J]. 吉林教育, 2016(16):145-146.
[2] 巫慧萍. 农村小学高年级单词识记教学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 20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