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教——小学文言文教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陈银霞
[导读]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语文文言文是一个难点,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更有效需要语文教师着重思考
        陈银霞
        广东省 惠州市博罗县园洲第二中心小学  516123
        
        摘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语文文言文是一个难点,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更有效需要语文教师着重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创新灵活的教学模式,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传达给学生有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文言文,逐渐转至善于学习文言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步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获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引言
        注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妙,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文言文教学并没有呈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反而成为了一直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点。不少语文教师抱怨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哗众取宠,许多小学生也对文言文学习表现出了排斥和反感的态度,很多语文公开课上,我们很难看到文言文教学的踪影。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文言文教学现存的问题有充分的把握。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偏差
        整体而言,文言文进入小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大多被安排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很少接触文言文教学,上公开课时一般不会轻易尝试,因此在小学文言文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不少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什么?如何教?存在困惑,使得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偏差,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师就习惯于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授课,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和认知规律出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
        从已有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来看,关注理论教学仍然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重点,教师几乎把所有的教学时间都花在为学生作一字一句的讲解上,力求准确无误。好不容易为学生讲解完毕后,下课时间也就快到了,于是象征性地要求学生谈谈感受:同学们当你们学了这个你们知道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看似讲学非常圆满,但实际教学质量很差,这反映出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清晰。小学语文新课标学生的培养目标作出了新的指示,并不强制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只需要学生大致掌握文义即可,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上,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习得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步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三)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上重视教师、轻视学生,重视理论传达、忽视实践活动的不良教学倾向依然存在,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学生在上完一节文言文课后,收获不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围绕科学目标来构建更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从而落实新课标要求。
        二、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法
        (一)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激发学生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小学生而言文言文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字音和字形。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依托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支持为学生设计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导入更加专业性的朗读视频或者音频,学生在观看、倾听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以自己喜欢的或者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通读,在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情感和主旨有初步的体会,形成一个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主朗读的过程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锻炼,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为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二)传达有效阅读方法,加深学生理解
        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也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传达一些有效的朗读、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或者技巧,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要想使学生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文言文朗读的节奏有清晰的认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出朗读的节奏,比如《自相矛盾》中“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一句的含义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和什么都能够刺穿的矛,不能同时存在,学生读起来会比较绕口,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的停顿,就无法感知其含义,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文言文中比较复杂的字词意思往往在课后的注释中都会有解释,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将课文中所有的信息整合起来,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用现代化的语言来理解文意,不必强求学生用统一的说法,只要保证大致意思不变即可。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作个别辅导,或者应用小组合作讨论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文言文主旨和情感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来深化学生的认知。
        (三)落实背诵拓展任务,帮助学生积累
        背诵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在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后,也就明白了文言文所蕴含的哲理和内涵,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再度通读文言文,要做到熟练朗读,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练习和展示活动,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练习,相互指正,然后邀请学生主动展示,或者由教师指名试读,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赋予朗读活动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讲五年级文言文《杨氏之子》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体会语言的奥妙,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为学生做拓展和延伸,补充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文言文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语言积累,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为其后续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石。
        (四)创新课后作业设计,巩固学习成效
        课后作业设计也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教师也要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注重作业的创新性。比如在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改写成为白话作文,在深入理解文言文含义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创造性的内容,增加或者删减一些自己觉得较适当的词语或者句子,使作文更加饱满、丰富,语句更加通顺、连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述文言文的内容,将其设计成为一个个小故事,与同学之间相互分享,也可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虽然是一个难点,但语文教师如若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对策,相信一定可以突破这一难点,构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周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文教学的三条策略[J].小学语文,2019(12):18-22.
        [2]陆彬.重视文化传承  优化小学文言文教学[J].中华辞赋,2019(10):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