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民航路小学
信息技术是一种古老的技术,世界万物都是信息,我们记录、存储、传输、扩大这些信息,这时就需要技术。在学校中,老师们学信息技术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信息化2.0已经起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改进教育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
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我一直认为不应该有墨守成规的教学知识点和完全固定的教学内容,因为在小学,在我们的实际授课中,学生的能力远远达不到预期,而且枯燥无味漫无目的的知识传授,也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更加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只有学生们在每一次下课时还愿意去想接下来还要做什么,愿意把未完成的事情继续进行下去,才能让他们在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上有所收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年的小学一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验让我对新到来的创客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创客教育虽然在我校目前作为社团活动存在着,但是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考方式的教育变革。因为不管什么活动如果想要长期持久的开展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让学生不茫然、有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让他们喜欢做,让他们知道做这个很有趣,并且有为之持续学习的动力,创客教育更是如此。
在我执教我校的创客社团活动后,每开始一项新的活动内容时,我总是采用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这个工程项目往往有些超出我们的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内容的扩展。在开学初,我和同学们就要对这一学期我们要做的工程做项目规划,对里面涉及的数学、物理、历史、人文、材料、美术、信息技术等等需要掌握的各个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并分配到课堂上,让学生知道,想要完成这样一个工程项目,我们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哪些知识?会遇到哪些困难?这样,让孩子们有的放矢的学习,让学习不再盲目,知道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完工,让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这样,我把渗透信息技术理念、教给孩子工程项目思维模式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某一个软件的各种命令然后去死记硬背。
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管学生想要完成什么样的拓展性项目,老师都需要帮助他们构建实现整个创意的工程框架。比如:一节课是孩子们之前学了一些简单的硬件编程后想做一个声控灯,那么我就会在课程初期问他们:这个项目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什么?你想怎么做?你想用什么做?你觉得哪些场景需要它们?有没有情境?然后围绕着整个项目设计一系列知识框架。老师和同学们通过总结,整理出完成一个声控灯实物需要哪些知识,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工具,需要怎样编程,然后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安排到课堂中去。其中虽然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如物理、数学、美术、工程结构、实施方案、材料、工具等等,但是让孩子在这样一个项目框架的构建中去学习,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去探索自己想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孩子就是能乐此不疲。
就这样,我试图把孩子们的想法变成课程,学他们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老师的教学最终是为了孩子们的工程项目需要服务。
接下来我以一个活动为例,具体说明我们做的工程项目内容。在开学初,我们做了一个水火箭的项目,我给这次活动起名字叫“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这个活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想象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实物,从实物到智能,从智能到实用的水火箭从航模制作到比赛的过程。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1、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了解火箭的历史,绘制火箭的外形图纸。
2、3D建模尾翼,探究火箭的原理,3D建模尾翼。
3、阶段性复习3Done命令——建模制作天宫一号。
4、探究水火箭制作材料与工具选择——探讨装配方案。
5、水火箭主体制作与装配——安装方法。
6、发射架的重要性和材料选择——发射架图纸。
7、发射架的作用、结构、原理——3D建模发射架主体。
8、探究发射架制作与实施方案——工具使用注意事项,美化加工。
9、发射架制作装配——台钻使用技术,胶水的用法。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掌握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用到很多软件和工具,但是,为了最终的成功,不断积累学习,是同学们的共同目标,我们学数学、学物理、学化学、学软件、学编程、学历史、学政治、了解战争与和平、认识结构与材料……于是,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学习是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学习不再是漫无目的。
这样一种基于项目学习的思维模式,这就像我们要盖一座房子,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我们不会的就需要去找去学习。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还要围绕孩子们的需要,做一些改动,然后让孩子们也学会用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去思考,整体构建思维框架,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
在这里需要老师做的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对各种知识的涉猎,对学习内容的梳理,我希望通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慢慢的孩子们的参与面能更广一点,老师做的能更少一点,让老师更多地站在指导孩子们的位置。作为老师我觉得教育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这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参与学习变为主动,从参与学习的弱势群体变成强势群体,从教师主导变成学生主动,最终培养出拥有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孩子。